专家独家解读:接下来要关注月球车能否走下来

15.12.2013  00:06
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地面应用系统副总工程师刘建忠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尹俊: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新浪网的视频直播间,今天晚上新浪直播间里为您直播“嫦娥三号”探测器的落月过程,现在是北京时间8:30左右,在今天晚上9:00左右我们将直播落月过程,届时各位网友将和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做客直播间的专家,他将全程为我们解说和介绍,同时他也将给我们介绍很多有关于“嫦娥三号”前前后后相关的一些问题,给网友带来很多相关的知识。

  介绍一下做客演播室的嘉宾,他是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地面应用系统副总工程师刘建忠刘老师,欢迎您。

  刘建忠:新浪的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尹俊:刘老师,待会儿我们要一起见证这个时刻,还有一段时间,我们要跟您探讨一下,我们知道现在是“嫦娥三号”,可以从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那个时刻回顾,中国探月工程的过程和未来的发展,如果让您回顾,是怎样?并且很多人也想知道中国能什么时候像美国阿波罗一样,迈出中国人的一大步。

  刘建忠:应该说任何一个大的国家大的工程,它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或突发奇想,都是经过很长时间长期的论证,才能开始这个工程实施。

  我自己说嫦娥工程的发展,用三句话来概括,发展到今天,“嫦娥三号”发射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有35年的跟踪调研。第二阶段,有10年的科学论证。第三个阶段,有10年的工程实施。其中35年的跟踪调研,我们从阿波罗登月,1969年开始,中国的科学家,以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他们对阿波罗工程当时的工程探测的一些情形,以及科学探测的成果,还包括前苏联探月的工程和成果进行跟踪,从1969年一直到1994年以后,94年以后就进入科学论证阶段,这就是我们国家科学论证开始,当时由于重返月球浪潮来了以后,我们国家开始论证月球探测工程的可行性、必要性,还有紧迫性,开始了十年的论证。这个论证过程应该说是非常漫长和艰苦的过程,一直到2004年,当时温总理在文件上签字,批准了月球探测工程的实施,我们国家的月球探测工程进入了工程实施阶段。应该说从04年开始到2013年年底,将近10年时间,完成了嫦娥一号的发射,大家都清楚,2007年10月24号发射。嫦娥二号发射是2010年10月1号发射。嫦娥三号是2013年12月2日发射。我们国家嫦娥探测工程也是经过漫长过程,才发展成今天这样一个状态,应该这样说。

  你刚才提出中国人何时迈出这一大步,大家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够登上月球,目前来看我们国家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因为载人登月工程设计很多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国家还没有明确的载人登月计划。

  主持人尹俊:网友要计划等待和期待。我们知道今天是“嫦娥三号”,但是我们的工作人员把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的发射视频做了一个整理,我们接下来这点时间回顾一下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发射当时的情况。

  (短片)

  主持人尹俊:我们回到新浪网的直播间。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发射的视频,也带给大家很多振奋人心的时刻。我们纵观国际,我们知道人类有两次探月浪潮,可能所处的背景时间不一样。另外我们知道,不光是中国有探测月球的过程,其实很多国家也都有这样一个过程。接下来请刘先生给我们讲一讲两次探月浪潮所处的背景。另外,其它国家,美国也好,当年的苏联,现在的俄罗斯也好,他们探月工程的水平怎么样?人类为什么会重返月球?如果从时间上来讲,中国是不是落在了美国和俄罗斯的后头?

  刘建忠:从月球探测的历史划分来说,从58年、59年,上世纪50年代末,到今天总共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58年到1976年,探月活动的第一次高潮。76年以后到1994年,没有进行过月球的探测活动,成为探测的宁静期。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直到现在,掀起了探月活动的第二次高潮。划分了三个阶段。

  您说的背景,第一次月球探测高潮是“冷战”背景下的太空争霸的背景,当时美国和苏联在太空探测上要争谁是老大,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当时他们的探测是不计成本、不计代价,我要争老大,当时发了很多探测器。这是第一次探测高潮。

  第二次探测高潮从9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发起首先提出重返月球的计划,让一度沉寂的月球探测又中心提到各个国家的议事日程上。我们认为重返月球由原来的太空争霸这样一个完全的冷战思维,已经回归到一个理性的思考当中。重返月球可能主要的原因有以下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需求的日益加大。比如我们在太空生产一些特殊的材料、特殊的生物医药,需要大的空间,高真空的、无重力的空间,月球是非常好的实验场,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很多空间技术日益成熟起来,建立天地往返系统,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可能,在月球上建一个基地,我们可以开发和利用月球,这是技术科技发展到了这种程度,迫使大家也提出这样一个需求出来。

  第三方面,人类把月球也希望作为进一步迈向升空的一个前哨站和中转站,探测金星、木星,我们可以从月球上进行发射,因为月球重力很低,脱离月球的加速度小,可以作为升空探测的中转站。

  最后一方面,月球上有很多可供人类利用的矿产资源和能源,大家耳熟能详的,铁资源、稀土元素资源等等,可能作为人类战略的能源或者资源的基地。

  它有这么多综合的因素,让人类重新提出了进一步重返月球的计划出来,这是第二次月球探测高潮之所以能够形成的一个原因。

  这是我回答你刚才提的第一个问题,我们两次月球探测高潮所处的背景,它是完全不一样的。

  还有一个是水平问题,按照现在来看,美国人载人登月上去了,这是60、70年代完成的,前苏联实现无人月球着陆的探测,而且采样返回。中国应该是现在第三个进行探月软着陆的国家,如果今天晚上能够成功软着陆,我们国家应该是第三个探测器软着陆登上月球的国家。

  在第二次月球探测的高潮当中,中国第一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也就是你说的,我们国家现在可能成为第二轮月球探测的一个排头兵,有这样一个提法。为什么中国能够在第二轮月球探测浪潮当中或者高潮当中成为排头兵呢?这倒不是想说套话,从内心来说,也是有原因的,任何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原因的,我们之所以在第二次探月高潮当中能够成为一个排头兵,一个是体现了我们制度上的优越性,社会主义,要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从制度上是一个保证,我们国家在第二次月球探测过程中,完全按照原来的规划和计划一步一步去实施,所以才走到今天这样一个层面。第二,从开始这个工程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我亲身经历过,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在整个研发过程中,从07年、08年、09年,温家宝总理每年都有一个批示,主管工业的副总理每年都要视察这个工程,确实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个工程非常重视,中国的探月工程到现在为止进展得非常顺利,这是一个保证。第三方面的原因,得益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5年所取得的经济上、科技上,还有科学上一系列的巨大成就,保证我们国家这么大一个国家级的航天工程,能够得到基础保证。如果没有这么大的经济实力,我们不可能很好实施这个工程。第四方面原因,得益于广大民众对这个工程的高度关注。因为中国人也是文明古国,自古对月亮有非常多的想象,有美好的愿望,包括嫦娥登月,也希望中国人能够近距离观测月球,踏上月球,这是民众非常关注的一个原因,也为嫦娥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动力。最后一点,参与到这个工程,几十万科技和工程人员的团结、拼搏,还有无私奉献,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

  正因为领导重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重视,下面的民众关注,让所有参加工程研制的科研人员都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保证了我们这个工程之所以能够顺利实施的基石。“嫦娥一号”发射完之后,当时嫦娥一号的总指挥栾恩杰,是国防科工委的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他说嫦娥一号当时发射的效果,不像实战,是像在演戏,就是说我们确实当时非常完美,从发射到探测都非常完美的一个过程,之所以能够这样顺利的进行,上面这5个方面的因素,哪个方面都不可获缺,这是之所以中国成为第二轮月球探测高潮的排头兵,这可能是方方面面都起到不可磨灭的贡献。

  主持人尹俊:中国虽然在时间上落后于美国和当年的苏联,但是技术实力上可以讲并不差,比他们毫不逊色。就目前这几个环节来比较的话?

  刘建忠:这样直接简单的比较不是太客观。

  主持人尹俊:像我们这种简单比较往往是主观比较强。另外,很多国家都在进行探月工程,连印度都有这方面的想法,不知道他们落实没落实。但是这在太空资源的分配上是不是着某种矛盾?

  刘建忠:印度获得了一部分探测数据,这是已经实施的,而且它后续也有更宏伟的月球探测计划,据报道也有规划载人登月的规划,具体实施到什么程度,我们不得而知。

  主持人尹俊:许多国家都有探月的工程计划。这么多国家都在探月,太空资源会不会有所矛盾?

  刘建忠:这个矛盾是肯定的,因为有个月球公约,规定好月球是全人类共同的资源,共同拥有的一个东西,但是要奉行实力政策,谁先得到谁先受益。这个东西是大家有的,但是你要占有了,你就先得益,他就得益不了。这是一定的,你占有多了,别人肯定占有少,这个拥有肯定是有矛盾。这也就是说探月不仅仅有必要性,而且还有紧迫性。

  主持人尹俊:另外据我们的了解中国的探月计划分为三步走,接下来有一个短片,介绍中国探月计划的三步走,我们先了解一下。

  (短片)

  主持人尹俊:刚刚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探月计划分三步走的视频,我们想知道航天工程跟普通老百姓的关系是怎样的?其实我听有一些网友,当然是极少数的网友也会说,探月嘛,跟我的生活关系不大,我更关心我门口的超市里鸡蛋卖多少钱。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普通民众应该如何看待航天工程的意义?

  刘建忠:我要跟这位网友说的是,航天工程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可能不是没关系,是息息相关的。

  首先,从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讲一个例子,就像我们现在大家生了小孩都用的尿不湿,其实最早发明就是在阿波罗工程实施过程中发明的,为了宇航员去月球的过程中使用,就发明了尿不湿,后来这项发明惠及了整个世界,这是跟我们息息相关的很典型的例子。

  另外,大家现在离不开的计算机,其实计算机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也跟阿波罗工程的实施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当时有需求,这种需求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

  据80、90年代美国一家调查公司统计,阿波罗计划之后,它派生出大约3000种民用的技术,这种技术已经深入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是从实际的技术和经济的层面讲,是有关系的。

  跟大众还有一个精神层面的问题,我记得在嫦娥一号实施之后,有一个报道,一个老华侨发出了感慨,对温总理说,我们祖国的卫星打多高,我们的头能昂多高,这可能也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是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或者是民族自信心。这个工程的实施,不仅仅我们要看到实际的东西,可能精神层面的东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主持人尹俊:刚才我们其实聊到了跟普通老百姓、民众之间的关系,刚才我听您回答前一个问题时也提到,中国这次探月是软着陆,软着陆和之前美苏的硬着陆是不一样的,待会儿咱们就要聊聊中国的软着陆的难点在哪里,不过在聊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美苏确实走在我们前面,他当年的登月视频,在这里我们也找到了,大家先看一下。

  (短片)

  主持人尹俊:由于我们前方接到了信号,落月工程已经开始了,我们先把画面切到央视,我们将请刘先生同步的给我们做一个解读,我们来看央视的信号。

  刘先生,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左侧应该是一个模拟合成的画面,右侧表示是它在天上的轨迹。我们能够从这个画面里解读到怎样的一个过程?

  刘建忠:现在上面写的是7500牛发动机已经启动开始工作,从15公里轨道开始往下降,现在进行减速,现在实施的就是动力下降的过程。

  主持人尹俊:这个过程在整体的环节当中大概是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刘建忠:我自己认为,所有的过程当中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落月。这就是中国的探月工程绕、月、回,最重要这一刻叫落月。

  主持人尹俊:是不是我们刚才提到的软着陆。

  刘建忠:对,这是落月软着陆的过程。

  主持人尹俊::软着陆和硬着陆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刘建忠:软着陆是我们要利用一定的装置,比如载人航天用减速伞主要进行减速。月球上没有大气,不能靠空气摩擦进行减速,必须靠反推火箭和7500牛发动机进行减速,利用这个装置把速度降到很第,让探测器能够安全着陆到地面上。这叫软着陆,不能损坏里面任何的机械。硬着陆就是砸上去砸碎了,嫦娥一号就是受控撞月,撞向月球之后就是粉身碎骨,不能再用了。软着陆之后,我们的月球车还要走下来,着陆器上所有的载荷还要开始进行科学探测。所以,任何部件都不能遭到损坏,这叫软着陆。

  主持人尹俊:这个软着陆难点在哪里?美苏虽然不是软着陆,但是也经过很多很多失败。所以,软着陆的难点在哪里?为什么美苏会经历如此多的失败,在落月过程当中?

  刘建忠:就像我们的软着陆一样,软着陆的时候,可能有一段时间我们是看不着的,要自主控制、着陆控制。因为月面的实际情况是很复杂多变的,月面的不确定性对软着陆有直接的影响,而且月面我们知道上面有大大小小的撞击坑,有大大小小的石块,这是影响软着陆成功与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也是软着陆为什么风险这么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主持人尹俊:我们看到的视频当中,“嫦娥三号”预计会在月球的某个位置降落,这个位置的选择您也提到,预计“嫦娥三号”会在月球的哪个位置降落,降落区域大致是什么样的?

  刘建忠:这是软着陆预定的着陆区,在月球正面的虹湾地区着陆,用大家比较熟悉的话来说,它是月球上比较平坦的一个地方进行着陆,主要是着陆安全考虑。选着陆区当时有几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安全性原则,这是整个着陆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着陆举的平坦是保证着陆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因此,选择了比较平坦的月海区进行着陆。另外,要选择通讯好的地方进行着陆,这也是着陆区选择的一个原则。另外,要选择科学探测价值比较高的地方。

  主持人尹俊:地区的选择先暂停,您再看画面,现在画面介绍的是要到一个接近段,这大概是怎样的状况?

  刘建忠:现在还是反推火箭,或者叫7500牛的变推理发动机来进行控制,点火发动以后靠它的反推,让着陆器原来的速度是1.7千米每秒左右,最后要降到0,现在正在进行这个过程。

  主持人尹俊:反推的力度也要逐渐减小。

  刘建忠:要调整,整个7500牛是最大推理,这个发动机最小的力是1500牛。

  主持人尹俊:不光推理要变化,是不是角度也很重要?

  刘建忠:对。现在降落相机已经开机。

  主持人尹俊:我们之前看到的画面都是电脑合成。

  刘建忠:现在是实时传回来的。

  主持人尹俊:降落区的大致情况也可以看到,月表和地面还不太一样?

  刘建忠:是不一样,上面有大大小小的撞击坑,大家已经看得非常清楚。

  主持人尹俊:这实际上是在一个很高的高空拍摄的画面。

  刘建忠:接近段,3公里左右。

  主持人尹俊:现在下降的速度,您预估大致是多少?现在看到了悬停段。

  刘建忠:到100米悬停。

  主持人尹俊:那就已经非常接近月表了。确定着陆区还要避障。

  刘建忠:还有一个极光敏感的成像仪,靠这些数据选择具体的降落地点。

  主持人尹俊:这里我还想插一句,前苏联包括美国可能在落月过程中都会有很多失败的过程,原因到底是什么?

  刘建忠:66年勘测者二号失败,一个发动机失效,导致着陆器侧翻,有这么一个资料,主要是侧翻。

  主持人尹俊:主要还是技术的不成熟。

  刘建忠:一个是技术不成熟,再一个月面情况比较复杂。

  主持人尹俊:咱们是不是可以借鉴到很多他们当时的经验?

  刘建忠:应该是,前人的经验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主持人尹俊:现在我们看到央视画面25秒时间确定着陆点,这个着陆点还有一个确定的过程是吗?

  刘建忠:我们当时选择的是一个区,具体的一个虹湾着陆区,但是着陆的点,哪个地方最平整、最适合嫦娥三号降落,是由实施的图像,由着陆器自主确定,是要有智能程度,确定最终的着陆点,是由“嫦娥三号”自身决定。

  主持人尹俊:这就意味着落月成功。

  刘建忠:成功了。

  主持人尹俊:中国的航天事业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刘建忠:应该说第二阶段落月已经取得了成功。

  主持人尹俊:现在是落月成功了,接下来它是不是还有很多其它的动作要做?

  刘建忠:要做,这仅仅是第一步落下去,落下去之后,月球车要走出来,还要能够探测,现在我们的探测不是落下去就完了,最重要要开展科学探测,要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科学探测活动,来研究相关的科学问题,这才是我们探测的主要目标。

  主持人尹俊:现在我们可以判断的是落月成功,但是接下来这些科研活动,在月球上表面的活动,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们还要进一步判断?或者落月成功,但是接下来这些动作每一步是不是能成功,还得继续关注。

  刘建忠:还得继续关注,到时月球车能不能走下来,月球车能不能进行科学探测活动,都是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主持人尹俊:说到月球车,我们也准备了一个小片,给大家看一下,什么是月球车,月球车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结构,包括我们知道美苏可能也有过月球车的研制,我们先了解一下月球车。

  (短片)

  主持人尹俊:刚才我们看到这是个月球车,在看月球车的小片过程中,刘老师告诉我月球车是“嫦娥三号”的组成部分,它专门执行一个任务,所以这个月球车将执行怎样的任务?

  刘建忠:月球车是所谓的巡视器,从着陆器上走下来以后要执行一个巡视探测任务,为了完成它的巡视探测任务,在月球车上搭载了4台有效载荷,就是科学探测仪器,第一个叫全景相机,束在月球车的桅杆上,要获取巡视区,月球车所走过地区月球地形地貌的景象,获取这样的探测数据。第二个探测方面就是探测月表的物质成分,用两台有效载荷和科学探测仪器共同完成,一个叫红外成像光谱仪,月球上特定光谱进行月球矿物的探测。第二个叫在线谱仪,搜集到信号以后对元素进行探测。还有一个是反复已经提到的测月雷达。

  主持人尹俊:刘老师介绍的同时我们把画面给央视,可以同时兼顾,刚才您说雷达,我们现在看到画面上太阳翼也展开。

  刘建忠:太阳翼就是太阳能电池板,主要是为探测器提供能源的,现在太阳翼展开以后,可以把电池充电,为着陆器的各个仪器使用提供能源。

  主持人尹俊:很多网友会想这个月球车叫“玉兔”。

  刘建忠:现在太阳能电池板是着陆器,着陆器的太阳能电池板打开。

  主持人尹俊:这是为着陆器提供能源。您刚才提到雷达,我们可以接着讲。

  刘建忠:我说的雷达是装在月球车的顶部,探测月壤和月球次表层的结构,月球探测车的任务有三项,着陆器也要探测体貌,还有一个叫地形地貌相机,要探测着陆器周边的形貌,跟月球车互拍。另外着陆器上还装了两台,一个是看天的仪器,叫近紫外月基天文望远镜,就是天文望远镜,看天。还有一个是看地的仪器,叫极紫外相机,主要是观测月球等离子体底层的变化。

  主持人尹俊:不简单是一个落月的过程,接下来还要完成很多科研任务。

  刘建忠:落月只是为科学探测必须完成的一个动作,后续的工作还很多。

  主持人尹俊:其实我们知道还有一个专业名词叫月夜生存,很多网友理解可能就是在晒不到太阳的地方没有能源的供给,我们想请您给我们讲解一下,何为月球生存?

  刘建忠:刚才你说得很对,就是月夜的时候,太阳照不到,月球上是晚上,没有太阳了,照不到着陆器和月球车上,这个时候我们太阳能电池板不能提供能源了。怎么过夜呢?就是靠同位素温差电源供电。在过夜的时候要保暖,因为月球照不到太阳的地方是极限温度负180度,很多仪器如果不保暖就冻裂了,为了保证太阳升起的时候,还能保证着陆器上月球车上的仪器重新工作,晚上必须保暖,这就是月夜生存的概念。

  主持人尹俊:如果让您判断一下今天的落月过程,应该是非常顺利的。

  刘建忠:应该是非常完美,完全按照我们原来预计的过程,完美实现了落月,确实是值得祝贺的一件事。

  主持人尹俊:很多网友也想知道,我们知道凡是这种探测任务,当然它是非常顺利的,但是可能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做一个准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某个环节出现纰漏,是不是有些备用?

  刘建忠:不仅仅是月球探测工程,任何一个航天大的系统工程都会准备很多所谓的故障预案,我们出了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在上天之前都做好了很多很多的故障预案,就像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都做了很多故障预案,这是我们必须要进行的一个工作。

  主持人尹俊:我知道您是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地面应用系统的副总师,今天我们看到这是“嫦娥三号”,今天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是更紧张还是相对来说很放松?

  刘建忠:我的心情是一样的,也是很紧张,现在也很兴奋。确实成功了,确实是值得祝贺的一件事情,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又是一大步的跨越。

  主持人尹俊:“嫦娥三号”在中国探月的过程中,或者中国航天工程的历程中,它只是一步,以后还会继续一直走。

  刘建忠: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我们国家的月球探测工作是绕、落、回,绕月嫦娥一号实现了,今天“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实现了我们国家整个月球探测发展战略第二步,落月了。第三步就是要进行月球的采样返回,这是由嫦娥五号来执行的,按我们国家的规划,预计是2017年前后来进行采样返回,那个不仅仅是落下去,而且我们要把样品采回地球来进行研究,那个难度可能比落月要更难。

  主持人尹俊:对于航天迷来说有很多值得期待,2017年前后。

  刘建忠:具体的时间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定。

  刘建忠:嫦娥会一直延续下去。让您评价今天的落月过程,您打多少分?

  刘建忠:应该是100分或者120分。

  主持人尹俊:120分,就是太顺利了。

  刘建忠:太完美了。

  主持人尹俊:也是我们很关心的。我们看到中国的航天探测工程,往往是您提到的那一句,有点像表演。

  刘建忠:嫦娥一号、二号都非常完美,而且都非常成功。我们嫦娥一号不仅仅是实现了我们国家绕月,在后续有很多工程的演示,比如200公里轨道降到100公里,最后装落,实现我们国家的硬着陆。美国和前苏联在他们第一次月球探测时说专门设计探测器要硬着陆,我们嫦娥一号是完成了绕月,而且完成了硬着陆,受控撞月的过程。我们的嫦娥二号卫星实现精确的变轨,从100公里轨道变到100×15公里轨道,今天我们用的这个轨道,为三号的降落都做了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

  主持人尹俊:我还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有点超出您的范畴,但是很多网友很关心,是不是一个国家探月也好,航天也好,它的技术其实跟国防也有关联,能够帮助自己国家的国防?

  刘建忠:这是必然的,所有的航天探测工程可能采用很多高技术,技术是通用的。举一个例子,就像美国当时深度撞击一号,可能演练精确的测控技术,能控制得了探测器,那么就能控制导弹,这是很简单的一个例子。技术应该互相通用。

  主持人尹俊:“嫦娥三号”也好,包括“玉兔”号也好,它的很多技术其实可以通用。

  刘建忠:技术可以通用。

  主持人尹俊: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了某方面的能力。

  刘建忠:我们在地外天体可以成功的实现软着陆,而且精确控制之下实现软着陆。

  主持人尹俊:非常感谢今天请到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地面应用系统的副总师刘建忠刘老师,跟我们分享和解读了“嫦娥三号”落月的全过程,也介绍了很多相关的知识。非常感谢刘老师今天来到我们的直播间,我们希望四号五号甚至六号、七号都能把您请过来跟我们分享和解读这个过程,谢谢您,同时也感谢各位网友收看我们今天的“嫦娥三号”落月过程专家解读直播间的全程,谢谢您的观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