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盐边西北美丽画廊

10.07.2014  13:52

  雨季,驱车由省道216线,向盐边县北部地区挺进,经渔门镇桑园大桥左侧前行,永兴古镇、箐河瀑布、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构成了盐边县北部地区“左行道”上的一条风景如画的黄金线路。

  古镇

  从渔门镇到永兴镇有9公里的路程,一棵百年黄桷树盘根错节的屹立在街口,成了到达永兴古镇的一个信号。

  永兴镇古称“喇撒田”,是三源河畔的百年古镇。整个永兴集镇古貌新颜并存,当地至今仍延续着逢双赶场的生活习俗。雨后,小镇街口宽敞的新街,人头攒动,身着各色民族服饰的商贩、村民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穿过热闹的新街,来到与之相连的古街,不禁令人油然而生时空穿越之感。青砖黛瓦,窗棂镂刻,门板古朴,斑驳的墙面,留下一年又一年的印记,一排排房屋整齐排列,檐角向上轻轻翘起……古镇给人的感觉是一幅静态的灰白写意。

  走在老街上,村里的老人为我们指出了古镇最后的风火墙的所在,它是这座百年老镇的见证,建于清代。老人们告诉我们,由于当时的建筑是土木结构,为了防止发生火灾阻隔大火的蔓延,所以镇上的古人每隔一段就建起一堵高出房顶许多的墙。

  “风火墙”、“清代民居”、“兴盐寺”等等,是永兴镇留下的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然而,上百年的时光变迁,只有村中的老人们才能知道关于这条老街更多的故事。

  瀑布

  从永兴镇出发,行程半个多小时,箐河乡的山水风光映入眼帘。

  再向前,箐河峡谷一水带穿。集野、奇、峻、幽、险、秀为一体的大裂谷风光尽收眼底。不经意间,山涧哗哗的流水声愈发清晰,直至在耳畔轰鸣,极目仰望苍天一线,峭壁上一道水幕倾泻而下,却又在瀑布顶端被岩石撕裂,分为宽窄不匀的三道,沿高低不平的石壁泻入箐河。置身谷底,微风轻拂,时而水雾朦朦,时而彩虹呈现,动静相生,恰似一幅泼墨山水画卷。

  当地探寻过峭壁上仙人洞的村民告诉我们,箐河瀑布是箐河乡高山上透底河岸流出的地下水所形成,而仙人洞中,景色神秘幽深,洞中石钟乳奇特各异。在当地,瀑布、仙人洞都有着自己的古老传说。整个景区形成了裂谷、清溪、碧潭、怪石、古木、幽洞的自然风光。

  天坑

  格萨拉,在彝语里的意思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天堂。几年前一部《远古的传说》更是赋予了她神秘的色彩。

  开车前往格萨拉,绝对是一次完美的自驾游体验。路途中,弯道不计其数,几乎每转过一道弯,前方的风景都与路过的不同,或有石林、或有野花丛……让人惊喜连连。

  进入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一路上,汽车在崇山峻岭间穿梭,车窗外的美景让人彷佛置身梦境,绿色的山岭间飘动着白色的云雾,峰回路转间绵延的草甸和原始森林与深蓝色的天空连成一线……好一幅油彩写生。

  雨季的格萨拉是一个绝好的避暑胜地。一下车,清新的凉风迎面吹得你每个毛孔都舒张开来。与市区30余摄氏度的高温相比,海拔3000余米的格萨拉白天温度只有十余度,晚上则更低。强烈的温差对比让人有一种这里是冬季的感觉。

  行走在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上,清新的山风令人感觉皮肤都湿润起来,头顶上蔚蓝的天空似乎触手可及,细雨浇灌下的万亩盘松苍翠欲滴,跑马池一汪湖水含情脉脉。在这样一个天地相接的环境里,人只是大自然的旁观者,令人抛掉所有的杂念烦恼,只关心境,不关尘世。

  在格萨拉,当地的景观由天坑地漏、岩溶景观、高山草甸和彝家风情等组成,地质地貌变化极大。在整个景区范围内,拥有1000余个直径和深度不一的天坑地漏群,其中面积较大的约5000余平方米,深度约30多米,小的面积约400余平方米,深度不一。是攀枝花探奇寻幽最佳景区,难怪一位资深的地质学者曾说“此地山川地貌堪与九寨黄龙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