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农民持续增收路径

27.02.2014  11:08

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三农”问题,各抒己见、各亮实招。如何破解农民增收难题,保障农民持续增收?2月23日,记者采访了代表委员和基层干部群众。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市民期盼】

 

颜忠友(仁和区大龙潭乡立柯村中立柯组村民):近年来,我们立柯村开始发展芒果产业,但因道路不畅、缺水等因素制约,产业发展缓慢。就拿我家来说,种了10多亩芒果,因缺水挂果的不到2亩。前两天下了点雨,水池里有了点水,赶紧浇浇芒果地。另外,立柯村的村道还有1.7公里是土路,出行很不方便。

 

希望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多关注农村发展问题,促进政府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强化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让农民群众从中受益。

 

【代表建议】

 

杨家贵(市人大代表):要使农业发展动力不断,最重要的是要重视提升“软实力”,加大科技投入,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政府应该增加农业科研投入,着力扶持对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改良和研发,引进蔬菜、水果和禽畜新品种。要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建立相应奖励机制,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业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农村优秀实用人才。

 

另外,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是影响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应强化对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要使农民致富增收,“挂包帮”帮扶单位要切实帮到点子上,把项目、资金、信息、管理、科技等现代生产要素更多地带到农村,更好地对农村实施“输血造血”相结合的帮扶,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转变。

 

做好“加减法

 

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基层干部愿景】

 

胡永康(仁和区布德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为促进农民增收,布德镇在“十二五”规划中制定了“二二一”特色产业发展目标,即二半山区发展2万亩核桃,中部地区发展2万亩芒果,坝区发展蔬菜、花卉园艺1万亩,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已种植核桃1.45万亩、芒果1.8万亩。但因地区发展不平衡,受基础设施不完善、霜冻等自然灾害影响,产业发展带给农民的增收效果还不明显。

 

希望代表委员就加强农业发展保障等方面建言献策,让农民实现持续增收。

 

【委员建议】

 

李学海(市政协委员):要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应该从转移现有农业人口和发展特色产业两方面着手,做好“加减法”。

 

做好“减法”就是转移现有农业人口,不断创造条件让农民稳定地转移到非农产业。做好“加法”即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农业加工、品牌营销是制约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的“短板”,要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必须走农业产业化之路,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一方面,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得攀枝花农业具有“蔬菜早、水果甜、畜禽产品病害少”的特点;另一方面,我市农业发展还处于种植、养殖初级阶段,加工、品牌营销力度不足等“短板”容易导致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与农民争地、低门槛竞争等问题,造成种植、养殖行业危机,出现砍树、杀禽等现象。

 

为此,既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和抓好加工、品牌营销。补齐加工、品牌营销“短板”是攀枝花农业纵深发展的根本。(攀枝花日报 记者 王南桢 韩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