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为1.09万农村残疾人“授之以渔”创业脱贫

05.12.2013  10:10

(记者李铮)为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创造财富,辽宁省三年来投入2500万元,扶持1.09万农村残疾人搞种植、养殖业。其中,大部分受扶贫困户年增收1500元以上,脱贫比例达88.9%。

  据辽宁省残联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辽宁县级残联负责残疾人帮扶对象和扶持项目的选定及管理,对选出的贫困残疾人按照每户2000元至4000元不等的额度,为其购买牲畜、种子等生产资料,直接发放到残疾户家中,扶持其发展生产。“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残联组织层层落实责任制,扎实推动项目深入开展,并对残疾人提供前期技术辅导、中期疾病监控和后期市场开放的全程服务。

  辽宁省清原县夏家堡镇万寿山蔬菜种植基地,其中三个总投资40万元的蔬菜大棚中,25户残疾人家庭占25%股份,他们投入的是每户4000元的残疾人专项扶贫基金。这25户家庭不仅年底可以分红,而且残疾程度不重的劳动力还可以在蔬菜大棚工作,每天100元。

  帮扶对象清源镇古城子村村民毕岩国肢体残疾,左手缺失。“过去因残致贫,如今县残联扶持我养猪,不仅免费教我们育肥猪技术,残疾人购买仔猪还优惠100元钱。现在自己富足了,还能帮助其他人。今年被推选当上了村主任,带着全村人一起致富。

  由于专项扶贫资金采取无偿投放形式,残疾人没有后顾之忧,因此参与积极性很高。清原县残联理事长王欣丽表示,清原县残联依托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和蔬菜种植基地,以合作社带动残困户投资入股,定期获利分红。

  据了解,清原县3年来已投入105万专项扶贫资金和75万配套资金,扶持了343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农产品养殖加工和经济作物种植,并以‘合作社+残困户’形式创建残疾人扶贫基地2个。“目前残疾人专项扶贫项目,资金效益好,帮扶成效最高,成为农村残疾人造血式扶贫开发工作最有成效的实施载体。”王欣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