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700米 我在长江源头“捡垃圾”

27.01.2014  11:06

  2011年7月16日,成都商报记者在沱沱河唐古拉山镇拍摄到画面,路边堆积了很多垃圾。

  很多自驾车游客参与到“带走一袋垃圾”行动中来。

  志愿者在大雪中捡垃圾。

  2014年1月26日,梁米丽和三名志愿者在沱沱河畔捡拾散落的垃圾。

  志愿者和当地居民一起收捡垃圾。

  唐古拉山镇,当地小学生在绿色江河负责人杨欣带领下上环保课。

  昨日,青海省格尔木唐古拉山镇,四川妹子梁米丽和另外三名志愿者同事张振杰、曾美宁、吐旦旦巴,在海拔4700米的沱沱河畔,捡拾散落的垃圾。马年春节,他们将在这里度过。

  由于运输的繁忙和人类活动的频繁,以塑料包装为主的生活垃圾沿着青藏线两侧蔓延,危及着草原生态和长江水源地的安全,同时对公路两侧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野生动物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1年多以前,由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以下简称绿色江河)在此建立的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展开一系列旨在以清运垃圾来保护长江源的行动,吸引包括梁米丽在内的全国250余名志愿者参与。而在此之前,绿色江河用8年的时间对青藏线垃圾进行分类调查;用2年的时间探索长江源垃圾收运模式;并于2012年9月30日建立保护站。至今,由志愿者、当地居民、牧民、驻地官兵、沿线游客组成的“清运大军”,清运各类塑料饮料瓶和易拉罐64989个,废旧电池电瓶、电器近3000枚/件,啤酒瓶、碎玻璃、废旧金属、废旧橡胶等近2000公斤……

  在保护站建立的垃圾回收和中转仓库,减少垃圾焚烧量约150吨;约5000枚电池、电瓶得到回收和正确处置;共分类回收打包、运送约2000~3000袋不可降解垃圾至格尔木处置;超过2000辆空返车辆和超过4000名自驾车游客参与。

  到今天,行动仍在继续。

  成都商报记者 陶轲

  部分图片由绿色江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