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开猛药治大凉山“深贫”
新建的钢梯不仅解决了昭觉县“悬崖村”阿土勒尔村的适龄儿童入学,“悬崖村”因“天梯”和自然风景闻名,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阿克鸠射本报记者 吴传明 摄影报道
日前,在昭觉县金曲乡中心校,绵阳市涪城区对口帮扶彝区工作组体育教师王智正在指导留守儿童争顶头球。 成和平 摄(视觉四川)
聚焦
“不抓紧攻克深度贫困难题,2020年就难以如期全面脱贫”
6月23日,在山西太原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介绍了凉山深度贫困情况。
强力治愈深度贫困成为当前重点。在国家层面,深度贫困指四省藏区等“三区”、凉山州等“三州”、因病致贫人群等“三类人”。
“不抓紧攻克深度贫困难题,2020年就难以如期全面脱贫。”省扶贫移民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我省在大凉山不断加码,采取超常规方法治“深贫”。同时他表示,“目前,我省针对深度贫困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也在加紧制订中。”
□记者 侯冲 李淼
A持续开“猛药”
瞄向建设教育等精准发力,强化造血功能
“阿大(彝语:爸爸),提前祝你父亲节快乐!”6月17日,昭觉县支尔莫乡勒尔小学的学生陈心明,给住在头顶1000多米处“悬崖村”里的爸爸打电话。
“悬崖村”800米峭壁和218道藤梯组成的通往外界的“道路”,曾让陈心明每周上学、回家如同经历一场噩梦。一年多来,这个备受全国关注的村寨已悄然“变脸”:钢梯取代了藤梯,首个农家乐开业,3亿元旅游投资落地,山上山下还装起视频连线系统……
“‘悬崖村’曾经面临的困境,只是凉山深度贫困的一个缩影。”省扶贫移民局负责人介绍,全州11个民族聚居县均为国贫县,占全省总数的1/3;集中连片贫困地区4.16万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68.9%。贫困人口52.88万人,贫困发生率11.9%。
治疗凉山州深度贫困,省委、省政府已连续开出“猛药”。2014年4月25日,《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总体方案》印发,瞄向彝家新寨建设、教育扶贫提升、现代文明普及等突出问题精准发力。仅1年多以后,省上再次出台17条具体支持政策措施,强化造血功能……“目前,省级财政已累计落实资金121.22亿元。”省扶贫移民局负责人表示。
普格县五道箐乡沙合莫村吉木此合正是彝家新寨受益者,搬进新家后,硬化路通往家家户户,“雨鞋都不知道扔哪里去了!”
为做细扶贫,凉山以抓两头带中间:一头抓安宁河谷地区6县市“插花式”贫困户的脱贫,一头抓188个极度贫困村“一村一策”稳定脱贫。去年,22个极贫村退出,余下的166个极度贫困村通村硬化路工程建设已全面启动。
“脱贫有多难,凉山就有多拼。”林书成表示,凉山贫困人口已从2013年底的84.9万人减少到去年底的52.88万人,贫困村从2072个减少到1618个。
B 寻主攻方向
修路建房搞产业,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6月17日,布拖县龙潭镇沿江村的村民黄桂巾乘“鹦哥溜”到对岸走亲戚。明年初,这座四川境内金沙江上的最后一座溜索将正式“下岗”,两岸8万人的生活将通过公路桥紧密相连。
在凉山,11个贫困县至今没有高速路,不少地方仍靠人背马驮。凉山从交通突破,实施两轮“交通大会战”,已建成国省干线1196.4公里、农村公路10628.3公里,17县市主干线实现畅通,今年565个乡镇将全部通油路、拟退出贫困村全部通硬化路。
“土墙草顶垒空房,屋内混居猪和羊”,曾是彝区住房写照。面对群众的强烈期盼,凉山实施“三建四改”,整村规划、连片推进,累计已有206.2万农村群众入住新居。“今明两年将建成64873户安全住房,解决29.3万人安全住房问题。到2020年可实现80%行政村建成新村、80%的村民入住新居。”凉山州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吃穿不愁,群众才有盼头。凉山将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围绕“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帮助贫困户发展种养、劳务等项目。同时,加快发展“1+ⅹ”生态林业、“果薯蔬草药”农牧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还为每个贫困村安排15万-20万元的产业发展周转金。
“今天人养树,明天树养人。”凉山州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20年,凉山州将建成林业产业基地2700万亩,脱贫人口人均拥有核桃面积3亩,人均林业收入达5000元以上。此外,建成马铃薯基地240万亩、水果基地130万亩、蔬菜基地130万亩,年出栏优质草食畜390万头(只),实现户户有稳定增收产业,村村有集体经济收入。
C 破解“老大难”
教育加移风易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毕业于成都铁路卫校的杜基布池是凉山首批“9+3”免费教育计划学生之一,目前留校负责“9+3”工作。“抓住走出大山的机会,才有永远告别贫困的能力。”杜基布池动情地说。
记者从凉山了解到,近年通过全面落实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凉山创办“一村一幼”幼教点3070个、招收幼儿11.5万名;新建乡镇幼儿园450所,改扩建寄宿制学校475所、新建158所;3047名彝区“9+3”职业教育毕业生实现就业。
留在大山的凉山群众,同样与精神贫困做着斗争。近年来,凉山教育与引导并举,从洗脸、洗手、洗脚、洗澡、洗衣服“五洗”做起,养成现代文明习惯。而好风气形成更具挑战。金阳县马依足乡马依足村贫困户贾巴日者至今还后悔:“两个叔叔过世时,我杀了几十头牛羊,两万多元欠债现在也没还上。”
向陈规陋习宣战,昭觉实施“五项革命”,首先针对的就是红白事。普格县东山乡的《村规民约》第九条规定:“丧事宰牛不超过10头,喜事杀猪不超过15头,邻里之间红白喜事礼尚往来不准超过200元。”
此外,凉山集中整治生育秩序,政策外新生多孩率降至10%以内。
“四好”村和“四好”文明家庭创建更成为凉山更美丽的追求。今年1月,四川以省委、省政府名义高规格命名首批“四好村”1481个,凉山占了76个。
2016年,凉山脱贫攻坚首战告捷,今年,当地正瞄准500个村退出、13.47万人脱贫的新目标再度鏖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