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招聘保安要求博士学历 高校招聘门槛几何?

13.05.2015  14:57

        数据:高学历是高校招聘人才的主要依据 业内:进高校门槛还在“水涨船高

        近日,四川大学一则保卫部招聘管理岗工作人员启事,学历要求博士学位(公安、消防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保卫处招人需要博士?这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四川大学回应称此次招聘的是保卫高科技人才,是行政管理岗位,“不是招保安。

        高校的招聘门槛几何?是不是非博士不录取呢?

        专家指出,随着近年来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招聘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基本现象,不仅是教研和教辅岗位,也包括行政岗位,对高学历的要求在未来几年内可能仍会继续。

        此外,记者梳理7所知名院校共35则招聘启事发现,高学历仍是目前高校招聘人才的主要依据,而在某些大学的教学科研岗位对应聘者的“出身”也有要求,即毕业于国内“211”、“985”院校、国外知名高校或者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有专家认为重点大学毕业的应聘者通常具有更高的能力和素质,也有专家认为这实际上就是“学历歧视”,也反映了目前国内高校缺乏对人才考核、评价和管理的科学体系。

        近日,四川大学保卫部向校内外公开招聘管理岗位工作人员2名,因学历要求一栏写着:博士学位(公安、消防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引起广泛讨论。

        记者从四川大学有关人员了解到,这次保卫处招聘的是高技术人才,需要博士学位,“我们保卫处招行政管理人员,不是招保安”。同时他还强调,行政管理岗位人员是平等的,保卫处招博士和其他部门一样。

        那么高校招聘的真实情况如何?是不是已到非博士不可的程度呢?

        本报记者选取了北大、清华、复旦等7所国内知名高校发布的教学科研岗、教辅岗和行政管理岗的招聘启事,每种类别招聘信息各5条,共计35条。

        经梳理发现,这些大学几乎无一不要求应聘者具有对口或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应聘者的英语水平、海外留学背景等情况。

        其中,有10条招聘信息提出需要留学背景,8条要求毕业于国内外名校。

        高校招聘的高学历要求趋势是何时开始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趋势出现?未来招聘门槛是不是越来越高?为此,记者对话了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育研究院院长易连云和教育研究者、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

        要求名校毕业 但不会明说

        广州日报:现在大学招聘教师都要求博士学位,这种趋势是何时开始的?

        熊丙奇:随着这几年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提高,高校招聘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已经是一个基本现象。大概是在本世纪初提出博士学位的要求。

        易连云:我们的教学岗位肯定需要博士学位,除了特别稀缺的专业,比如少数专业可能博士培养得少,基本上绝大多数的(教学岗)一定是博士学位才可能考虑。这几年我看到很多地方大学都要求博士学位。而且这个要求只会越来越高,不会降低,特别是传统的学术型大学、科研型大学肯定要求会越来越高,有些地方性大学可能会考虑技术性的转向,不会一下子要求非要博士学历。

        广州日报:不少高校招聘要求应聘者本科毕业于“985”、“211”院校,有的还要求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你怎么看?

        易连云:这两年高校不再明确提出这方面的要求,变得比较隐蔽了,但操作的时候实际上还是一个基本线,如果你第一学历是“985”、“211”学校的,又有海外经历,就会优先考虑。这种现象肯定会继续存在。

        这不完全是歧视,现在的学生在应聘时,看不出来有多优秀,在看不出来的情况下,只能看你的学历。所以这种要求也不能说完全不对,只不过是“一刀切”了以后,有些弊病。

        熊丙奇:这直接牵扯到学历歧视的问题。现在很多高校招聘看洋博士,或者看“985”、“211”,这个肯定是有问题的。比如说强调海外背景,主要是强调你的英文水平、你的国际视野,但是一个人不出国不能认为他就没有国际视野,我们不能以经验来判断人才,我们应该根据这个人本身的能力来看待他,学历或经历并不是判断一个人的唯一依据。我们应该更加公平地对待每个人才,不管你是国内的博士还是国外的博士。

        高校门槛或越来越高

        一方面,教师岗位的要求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也有高校的老师透露,费了大力气,从学霸一路走下来,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拿下博士学位,进入高校当老师,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美——适应似乎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同时,立志毕业后进入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的学生也在担忧,现在高校教师是否已趋于饱和了?

        广州日报:现在高校教师是否趋于饱和?

        易连云:按照我的观点,其实我们的人本身还并不饱和,作为教师来说,应该还是缺,很多学科都缺少。

        广州日报:有种声音感觉高校越来越难进。

        熊丙奇:高校如果要进教师,如果编制不够的话,两条道路才能够增加老师,一个是原有岗位的老师离开、淘汰;第二个就是增加新的岗位,那现在增加新的岗位可能性很小,只能等待其他老师的离开或淘汰。这样一来学校对新的老师要求就更高了,对新进的老师要求高不是坏事,关键是他进来以后你怎么利用他,这个很关键。

        广州日报:将来进高校门槛会越来越高?

        易连云:将来进高校门槛肯定是越来越高,至少对学位的要求越来越高。进高校要博士学位,而且现在很多高校又把门槛往后移,要进来先做两年博士后,观察两年再说,如果博士后期间觉得你科研能力不行,就不接受你,所以现在很多单位还有个项目叫师资博士后,就是把要引进的人才放到博士流动站里面先考察两年,觉得行出站以后就留下,不行就放在一边。

        广州日报:进高校门槛提高,但教师收入没有提高?

        易连云:现在很多中小学老师收入比高校老师还高一点,可能因为进高校,高校老师比其他老师工作更自由一点,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更大一点。但从工资来讲倒不一定是,因为高校老师的工资差别很大的,你如果是科研不行,在高校待遇是比较差的。

        熊丙奇:这关键在于高校本身资源分配体制不合理,现在国家对高校的教育投入和学术资源配置还是比较多的,高校并不缺钱,但是现在高校的钱是集中在少数人身上,向有身份、有头衔的人身上集中,比如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学者、院士。

        教辅和行政岗要求“水涨船高

        高校的教辅岗、行政管理岗同样门槛不低,学历自然不在话下,几乎都要求本科以上,甚至要求博士/博士后。

        广州日报:行政岗位一般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但一些大学要求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你怎么看?

        易连云:这是水涨船高,因为报的人多了,院校可以从里面选学历最高的,而且有些博士读的就是行政管理工作,而且他愿意做行政,他就走行政干部这条线。博士做行政也没什么不好,这些人也比较多,一般的院校就根据情况,需要就博士学位,不需要就硕士,有的甚至本科都可以。

        广州日报:这种高学历化的趋势是否会继续?

        熊丙奇:外在环境不变,肯定是学历要求越来越高。

        广州日报:对人才本身是不是浪费?

        易连云:不会浪费,大学里面实际上还有另一种管理,除了行政管理,就是科研管理,因为大学里面并没有严格说是行政人员就不能转科研,行政也能转科研,因为大学有科研奖励制度,如果行政人员能做科研,能发表文章,做出项目,一样会给科研奖励,不因为你是做行政工作。而且做到一定程度,有的大学还会安排一些双肩挑,需要的时候,会以双肩挑的单位来做这些事情。大学相对来说,虽然你是做行政工作,但是完全可以做科研,只要你做得出来。而且你做得比别人好,那你两方面都好。

        广州日报:现在大学辅导员都要求硕士学历,以及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中国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如何?

        易连云:因为辅导员这个队伍很大,过去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吃青春饭的,所以大家不安定,因此一直考虑让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有很多大学都开了新的博士点,专门培养辅导员的博士点,让辅导员去读博士,然后辅导员也可以按教师那么评。

        高校队伍年轻化

        在高校大部分岗位招聘的条件中,对应聘者的年龄要求有明确的规定。例如,清华大学在招聘中就提出,副教授岗位原则上在45岁及以下,讲师岗位原则上在35岁及以下。

        广州日报:高校对应聘者的年龄要求很多都在30~40岁之间,大部分不超过35岁,与过去相比,高校人才队伍是否呈现年轻化的特点?

        易连云:学校招聘教师肯定要根据本单位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来考虑招聘哪个年龄段的人,如果完全不看年龄,招进同龄的人太多了,一旦退休就会造成人才的青黄不接。行政工作也是这样的,考虑岗位本身对年龄可能的要求,也考虑到如果从社会中招聘,一个正常的博士毕业应该是多少岁,硕士毕业应该是多少岁,学校是按这个年龄来设定标准。

        熊丙奇:实际上年龄要求本身也是一种年龄歧视。高校提到年龄,似乎是为了体现年轻化,但从法律角度上来说就是年龄歧视。《就业促进法》里面提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得提出明确的年龄要求,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真正去贯彻就业公平的观念。(文、图/广州日报记者李华 实习生彭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