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扶贫 今年四川邀请500名专家下田间指导老乡"拔穷根"

17.03.2018  05:4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未来三年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将加大精准脱贫力度,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确保进度和质量,让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总理讲话掷地有声。在天府四川,专家智力服务基层示范行动已进行十年,一批专家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教老乡“拔穷根”。3月5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省人社厅获悉,今年将组织19期专家智力服务基层示范行动,计划邀请500名左右的高级专家和高层次人才深入50个左右的县(市、区)和200余家中小企业,解决贫困地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智力短缺、产业培育、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突出问题。

  智力扶贫

  专家服务团10年服务600多个项目

  2017年5月,四川农业大学博导冯宗云,一脚踏进凉山州布拖县乐安乡瓦沟村藜麦地里。

  大雨滂沱中,冯宗云蹲下身子察看藜麦。“已抽出七八片叶子,长势还不错。”望着老乡期待的眼神,冯宗云抛出一句话,老乡的脸上立马露出笑容。

  这一天,冯宗云马不停蹄,跑了两个乡,下到两个藜麦基地,为村民做技术指导和防治病虫害指导。

  布拖试种藜麦,让当地群众看到脱贫的希望。

  事实上,为基层提供智力服务的专家不止是冯宗云一个。过去十年间,四川一共组织37期专家服务团,先后赴成都、泸州、宜宾等17市(州)87个县(市、区)的广大农村、中小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一线,围绕工业、农业、卫生、城乡规划、住建、旅游等领域的600多个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智力服务活动。“这有利于解决因为专家人才地域分布不均所带来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四川省专家服务中心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从总体上看,我省专家人才数量不少,但是绝大部分专家人才集中在成德绵地区。目前“老、少、边、穷”地区、精准扶贫地区、深度贫困地区专家人才相对匮乏,这些地区的发展需要专家人才作支撑。

  脱贫攻坚

  今年智力扶贫重点在45个贫困县展开

  又是一年初夏,雅安市雨城区八步乡李家村的田间,处于试果期的核桃树下大大小小的落果成堆。四川省林科院经济林专家梁颇一路走过,逐一指出“哪株是缺肥落果,哪株是缺花(雄花)落果,哪株是高温高湿不透风落果”……针对不同的落果原因,他“对症下药”,现场解答种植户的各种疑问。“没想到核桃种植还需要这么多管理和技术。”种植户老李拿着小本本一边记一边感叹。

  在茂县综合林场甜樱桃标准示范基地,农业专家组就该基地存在“产业化经营水平低、规模发展度低与资源匮乏的矛盾、项目资金投入不足、果农商品意识淡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等五大问题,开展“义诊”,并开具了解决问题的“处方”;此外,畜牧专家组对阿坝州畜牧业发展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技术合作,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养殖技术培训。“今年春节前夕,我们对全省面上专家智力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结果表明,全省有162个县(市、区)提出了专家智力需求。”省专家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年的专家智力服务基层示范行动中,将重点围绕45个深度贫困县、精准扶贫“四大片区”未脱贫摘帽的县开展专家智力服务工作。

  扎根基层

  建立长效机制专家“永不离开当地

  “接地气”的援助后,更多的长效机制也被逐渐探索出来。

  在四川省专家服务团精准扶贫大小凉山彝区行活动中,除了现场义诊和开讲座外,会东县妇幼保健院还借助服务团平台,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达成长期援助意向:华西第二医院不仅为会东县儿童看病开通绿色通道,还向会东县妇幼保健院医生提供免费培训。

  省专家服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每一次专家服务团的援助活动中,受援单位和群众都会主动索取专家们的联系方式,积极建立起与专家及专家所在单位的长期联系机制。同时,省专家服务中心也着力打造专家与项目单位联系的平台,支持项目单位与专家们建立长效联系机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开展持续有效的智力援助后续活动。“总之,这是一支‘永不离开当地’的专家人才队伍。”该负责人表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