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拍卖20年:拍卖会火热拍品价格飙升
拍卖会空前火热 几十万的拍品得几百万高价
【从演员王刚到专业收藏家吴建,近几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收藏这块“宝地”。拍卖会的空前火热,拍品的价格一再飙升,收藏热,拍卖热,让所有人把目光都关注在“收藏”、“拍卖会”这些关键词上。那么面对纷繁复杂的藏品,日渐繁荣的拍卖会,收藏者如何才能“乱花渐欲不迷眼”呢?】
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在过去几年一直是大起大落。2011年收缩、2012年沉寂,2013年略有恢复。眼下的春拍也正在热闹的进行中,很多人还是很有期待。今天,我们将继续一起认识几位在收藏界摸爬滚打20多年的人士,看看他们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有着怎样的思考。
从演员到收藏家 王刚讲述别样收藏人生
他是上世纪80年代风靡全国的广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的播讲人。他是观众心目中贪财好色、阿谀奉承的和珅。他是大众眼里收藏界去伪存真的代言人。从播讲人到演员,再到主持人,每一次荧屏角色的转变,王刚都带给大家不少惊喜。而舞台下作为藏家的王刚,他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王刚十多岁时,有一次跟爸爸逛旧货市场,王刚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件藏品。
王刚:看到一个非常精美的鸟笼子,五块钱。当时一年的,我记得我们那时候给压岁钱,能给一块钱,那家里肯定是很富裕的孩子,居然五块钱,爸爸妈妈还同意了,我就特别的感动,我至今还记得那里面有盛水,盛鸟食的罐,鸟食罐是青花的,现在想起来保不齐还是康熙,最次也可能是光绪的青花,也可能那个罐子比鸟笼子还之前呢。
虽然几年之后,这个鸟笼子因为种种原因丢失了。但对历史的兴趣,对旧东西的情感,却这样在王刚的心里保留了下来。九十年代中期,伴随着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开始出现拍卖,曾经深埋于王刚心底的那份情感重新开始滋长。15年前的一天,第一次踏入古玩城的王刚遇到了他人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件藏品。
王刚:我记得我进去就盘问,我是跟马未都先生一块去的,我们俩也是。有点拿不准,看这个盆子,我说这是康熙的吧。行,马先生也挺高兴,那个老板也是,好眼力老先生,没错,康熙的。我就这样拿着看看,那是第一次自己觉得拿准了,这样特别高兴。而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这个康熙晚期的青花山水人物纹盘子,纹路细腻、流畅,就是从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康熙民窑的青花盘子,推及青花五彩、粉彩、斗彩、单色釉等等,一个绚丽、斑斓的世界就这样在王刚的眼前变得越来越宽广。
王刚展示他的第一件藏品
王刚:这可以说是我进入,自诩的说稍稍专业化眼光的买的第一件东西,当然在此前也买了很多东西,但是我觉作为一个收藏系统,特别对瓷器而言,这是我的第一件可心的东西,入心的东西,入眼的东西。对我来讲,是瓷器入门的标准起点。非常喜爱它。
《经济半小时》记者:喜爱到什么程度?
王刚:有点像自己的初恋,这是永远难忘的,因为它带给了我很多美好的感受。一万六千八买的,现在十六万八也不会卖的,肯定的。
此后,王刚的收藏兴趣一发不可收拾。只要一有时间,他都会到各大拍卖会上去看看,碰到自己心仪的东西,只要在财力允许的范围之内,王刚都会一鼓作气,当仁不让。
王刚:拍场上要有激情,要有激情,原来的心理价位已经突破了,可以歇一歇,完了再冲,有的时候必须是,你完全已经坚持不了,已经完全要坚持不了了。这个时候就是他们说这已经水已经到嗉子了,就这了,已经快淹的时候,就这样还要挣扎几下,当终于到手的时候那几份欣喜是很难形容的,旁边几位,恭喜王先生,恭喜恭喜。
收藏一件难得的古代艺术品就是触摸历史,跟古人对话,到手时的欣喜自然难以形容。沉醉其中的王刚因此更不会错过每年的春秋两大拍。同样是拍戏最好的春秋两季,每当这个时候,作为演员的王刚,即便身在拍戏现场,也不忘关注着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动向。
王刚:于是一到那天,我就先跟导演先打个招呼,我就说导演,不管拍到哪,我得喊一句“停,请你多多谅解。”也可能我正在说,我说皇上您听我说这个事言过了。我说停,张铁林一楞说“怎么回事?”我说对不起大家,对不起大家。拿起电话来跑到一旮旯就开始竞投了,有的时候成功了,有的时候可能没有成功,我记得有一对乾隆的皇底洋彩的一对碗,没举上来,特别懊恼,然后关上电话回头还惆怅的喊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
王刚说,演戏是谋生的手段,收藏则是他的生活。
王刚:有的人说戏如生命,我还没到那个程度,但是有时候收藏,真的要是有一件可心的艺术品,特别是古代的艺术品,真的是抽你的心一样那种感觉。
有过欣喜,也有过遗憾,一路走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从小众收藏快速扩张,王刚也亲眼目睹了在这期间艺术品市场产生的惊人利益和不断涌现的财富神话,但这种疯狂并没有改变王刚收藏艺术品的初衷。
王刚:王晖、王石谷的《杜陵诗意图》,就是这副画。
《经济半小时》记者:是您拍下来的?
王刚:这是2002年我拍下来的。像这样一幅画,因为这是画芯,在两边分别还有启功先生跟徐邦达先生这两位的题跋,而且是七十年代中期的题跋。徐先生故去前一百周年诞辰的时候,当时咱们国内大牌拍卖公司来做的工作,徐先生有题跋,能不能把它送上拍,他给我开的价格是这副画的十倍,我当初买的。但是我说别,我把这个卖出去了,是的,赚了十倍,甚至十倍以上的钱,对我有什么用呢?
正是对收藏的喜爱,让王刚对收藏市场上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的现象深恶痛绝。2007年,对收藏情有独钟的王刚担任总策划和主持的《天下收藏》在北京卫视开播,一把紫金锤,一枝朱砂笔,本着“去伪存真”的原则,节目中经常出现的场景就是王刚挥起紫金锤将藏宝人带来的假古董砸碎,或是将假书画毁掉,毫不留情。
王刚:我就想一直找到一个手段跟理念能吻合的,而这个手段,它的视觉包括听觉的冲击力又比较大的,根据我自己的收藏的经验,或者我见到的听到的很多收藏家爱好者的一些教训,都是因为打了眼,几乎个个都是因为打了眼,买了假货,我就觉得在这行里,至今去伪存真是最重要的。
节目开播七年间,被王刚砸碎的古玩赝品近600余件,击碎的是赝品,但传递的是一种去伪存真的信念。
王刚:每次砸那一下,与其说是砸赝品,其实是砸咱们心中的贪念,那个声音,咔,像警钟一样。
这样的声音七年来,在《天下收藏》栏目中一再出现,王刚以这样的方式,时刻警醒着藏友和大众,其实收藏就像探险。每一次出发,都会有不确定和未知的东西摆在眼前。
王刚:想花小钱博大钱,赌博的心态,捡漏的心态最好少有,没有万一,一万次有一万次是陷阱,天上掉的不是馅饼,是陷阱。
对于收藏,王刚说他如初恋般喜爱。而接下来我们要认识的一位藏家则把收藏当成了一种回报相当丰厚的投资。来看看他的故事。
收藏如赌博 猛人吴建用收藏博得人生满堂彩
收藏家 吴建:这个是旧金山我带回来乾隆的一个瓶。一个扁瓶。抱着回来的。包装好了,因为上飞机太大行李不让你带,跟他说因为这个怕打坏了。
他叫吴建,收藏家。在美国从事艺术品经营近20年,8年前回到北京从事收藏,并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的私人博物馆。
乾隆青花八宝纹双耳扁瓶
为了手中的这个乾隆青花八宝纹双耳扁瓶,六年前,吴建苦苦追寻,颇费了一番周折,才从一位洛杉矶收藏家的手里买了回来。如今,他准备挑合适的机会再卖出去。
收藏家 吴建:我是想把这件东西送拍,送拍我就在考虑给哪家拍卖公司了,应该是封面的那个瓶。很好的,因为它是完整的,非常完整的。
在2013年的伦敦苏富比春季拍卖上,类似的一对乾隆青花八宝吉祥纹双耳扁瓶的成交价为人民币2300万。虽然吴建并没有透漏当时他收藏的底价,但随着艺术品市场近几年的火爆,六年之间,这件艺术品的身价早已与六年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吴建:它真是给你带来很好的回报,那这件东西当年买的,跟你现在出手的价位差这么多,你一定是有这么好的经历,回报你是开心的,就促使你更愿意在这方面投入,去收藏。
而这还并不是给吴建带来最高收益的投资,早在2008年,吴建拍下的一个乾隆青花穿花龙纹梅瓶就曾经在两年的时间内实现巨大的升值。
吴建:那天看完预展以后,这心里就跳的不行了,看完回去以下想我如何把它拿下来,一定势在必得,谁也不让他拿去。我不按你阶梯走,你按阶梯二、五、
2008年吴建以599.5万人民币成交了这个乾隆青花穿花龙纹梅瓶,两年之后,在2010年的北京保利拍卖上,这个梅瓶的身价飙升到了3584万人民币。眼光独到、精准,再加上北方人豪爽的性格,曾经的吴建在拍卖场上攻城拔寨,拿下了不少心仪的藏品。
吴建:我以前也是很猛,我很北方的性格,买东西不拿到难过,很猛的。猛到买不到真的不行的,在这一定举,大家很多人都知道我这性格,我看到一定把它买下来,可这也从中受益了,但是也吃亏啊。
在拍卖现场的一挥而就、虎口夺食的气势除了让猛人吴建收获了丰厚的回报,同时也让他付出了冲动的代价。
吴建:买下来后悔的事情也有。2010年的时候,在香港的苏富比,买到一个霁蓝的鸟耳瓶,这个飙到500多万美金,现在想起来有点后悔,当时举下来太高了,现在看起来那个时候有点冲动。
这一天,吴建的好友,青铜器鉴赏专家贾文忠来拜访他。两人一坐下来,就开始聊着刚拍下来的藏品。
吴建:应该是不错的,我拿两件青铜器,您看一看。
青铜器鉴赏专家 贾文忠:好。
吴建:这件是在纽约佳士得拍的。
贾文忠:我好像印象中见过这个东西。这个都是把玩过的东西,这个现在这路档次的东西,应该在120万到150万。
两人聊着眼下看起来很热闹的收藏,在话语中也流露出意思忧虑。
贾文忠:最近净开眼了,尤其是在纽约亚洲艺术节,纽约的整个亚洲艺术节基本都是中国人,80%的中国人买东西,欧洲人没几个买的。
吴建:我们前些年在纽约亚洲艺术周它的展销会,头一天晚上一个Party,1000块美金一张票,必须冲到前面去,跟抢一样,我们这个票6点钟1000块美金,等6点半就500块美金,大家在第一时间把东西全买走了,好东西都被抢断了。
收藏品种类越来越繁杂
回忆起刚刚到美国的那几年,吴建说他当时在拍卖上几乎看不到一个华人模样的人,而如今,华人却成了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最出风头的的人。
贾文忠:五到十年之后,法国的中国市场将告结束。为什么,因为中国到世界各地去淘宝,把外国的东西,凡是中国的东西都给买回来了,都给买空了。
吴建:法国这些拍卖会全是中国人。
贾文忠:而且据说现在的收藏大军有八千万了。实际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是觉得炒得有一些过热。一个就是当代的画,跟人的价钱有的时候炒的有点过高。
吴建和贾文忠在收藏界都已经摸爬滚打了很多年,他们对眼下的收藏热有着更强的感受。那就是无论在中国,还是国际的拍卖会上,凡是中国的藏品,竞拍者基本都是中国人。国外人士很少有人问津,这意味着,中国藏品都是中国人自己排出的高价。未来能否参加世界范围的角逐,仍然是个未知数。
吴建:那一张标一千到两千块钱的画,飙到四万多。三千多那个飙到八万多。
贾文忠:没有这行情。
吴建:没的玩儿,这就是苞米花,你想一出来就这么大,下一步怎么玩儿。
拍卖会空前火热 几十万的拍品都得几百万高价
我们看到吴建凭着自己的眼光在收藏领域是赚得盆钵满盈。就在我们采访期间,吴建把自己的一件藏品也送到了厦门的一场拍卖会。厦门是除北京、上海等传统拍卖会地点之外的一个新兴市场,那么厦门的拍卖会情况如何呢?我们看到很多藏家都是在收藏界摸爬滚打了20多年。他们或者因为喜爱,或者当成投资的手段。而拍卖会则是他们最常光顾的地方。厦门是一个艺术品拍卖的新兴市场。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新兴市场,我们同样见到了火爆的拍卖会现场。
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欢迎欢迎,欢迎大买家。加这儿,加这儿,跟来办桌一样,没有椅子了。
厦门拍卖会空前火爆
2014年4月27日下午两点半,华辰春季厦门首拍开始前的三十分钟。拍卖大厅里早已人满为患。
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事先我们只有两百把椅子,现在可能还得加。
记者:还得加多少?
甘学军:一百把左右吧,加一百可能都不够,估计得有五六百人吧。这种场景这么热络我们确实也是出乎意料。
椅子增加了一百多把,可依然不够,整个拍卖大厅人最多的时候,挤满了五六百人,很多没有座位的人只能站在后排。在刚刚起步的艺术品拍卖新兴市场厦门出现这样火爆的场面,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根本没有想到。而且拍卖场上还出现了许多收藏名家。
甘学军:我要特别地感谢来自香港的著名收藏家张忠宪先生。
而让甘学军没有想到的还不仅仅是名家云集厦门,一些拍品的成交价格也让他颇感意外。
拍卖师:这件拍品是美国著名艺术品收藏家阿塞姆塞克勒博士的旧藏,而且得自纽约佳士得的拍卖,50万谢谢,有没有加价?60万,70万,80万,100万,110万,120万,150万,160万,200万,205万,210万,215万,220万,塞克勒博士的就藏,220万,最后一次。谢谢786号,220万。
甘学军:我说今天人气很旺。
记者:人气。
甘学军:比佳士得都旺。
这件18世纪的黄花梨束腰漩涡枨方桌起拍价45万,短短的几十秒钟,以220万的成交价落槌,同样在很短的时间,拍号611的清乾隆掐丝珐琅福寿花卉纹杯盏,由7万起拍,以50万的成交价落槌。这样的成交价格让甘学军颇感意外。
甘学军:特别是一些几万块钱的,十几万能够卖到几十万,上百万,这真的没有想到,有些东西已经是新的行情,已经创造新的行情了。
就在采访进行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这样一幕。
甘学军:这张画我有委托,对不起。
拍卖师:280万,280万,有没有加价。
就在甘学军准备举牌的时候,这幅起拍价180万的林风眠的《京剧打渔杀家图》被加价到了300万。
甘学军:超过委托了,人家委托是280万,现在已经300万了。
拍卖师: 330万,350万,390万,400万。
记者:怎么办?
甘学军:会很高兴的告诉他,非常遗憾,对买家来说是遗憾,我们要先替他表示遗憾,同时但是我的心情是很愉悦的。
拍卖师:有没有突破410万?
林风眠的《京剧打鱼杀家图》
这幅林风眠的的《京剧打鱼杀家图》最终以471.5万元的价格成交,拍出了本场书画类拍卖的最高价。据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数据统计,本场拍卖拍品共计143件,其中成交111件,总成交额98,351,450元,总成交率为77.62%。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欧树英:中国的艺术品拍卖从1992年开始快速发展,那么从20多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快”是它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词。
欧树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她告诉记者,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规模从最初的成交额只有几百万,迅速在2011年时到达顶峰,那一年,中国以553亿元的成交金额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短暂的火爆过后,2012年,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调整期,成交额289亿元,同比下滑幅度达到47.88%,2013年再次出现了近12%的增幅,全年成交金额313亿元。快速增长的成交金额背后,不可避免的滋生了一些问题。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欧树英:任何一个市场在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它必然有一些问题的存在,主要的问题恐怕还是我们发展得快,但我们只有20年的时间,所以我们不论在我们企业的经营理念,服务的细致化程度,专业化程度方面我们还需要有一些路要走。
中国文物报社《文物天地》主编 朱威:2012年海外的中国文物成交额增长2%,中国降幅大陆是47%,那这个肯定不是不能仅仅用经济环境来解释了,应该是我们自己的管理可能是内部出了问题,这个需要一个我觉得不是一时半会能调整过来的,包括一些制度,包括甚至包括从业人员的导致自律,职业操守这块都应该是有一个整体水平跟上,可能才促成一个新的行业。
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艺术品投资也曾坐上“云霄飞车”,大企业、富裕阶层大肆投机艺术品,导致艺术品价格一路飙升,进入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曾经的艺术品市场无限美好的繁荣景象也戛然而止,量价齐跌。2004年以后,虽然市场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此时的艺术品成交价仅为泡沫时期的1/10。反观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是不是也存在着同样的风险呢?
欧树英:中国经济的走向如何,对这个市场它是有决定性的作用,有这个经济基本面,经济向好了,我们的艺术市场才有今天的成就,所以说我觉得在未来10年我对中国的经济是看好的,我想很多人也会同意这个观点,有了这个基本面的支撑,我想艺术品拍卖市场它也会是向好的。
4月9日,香港2014年春拍首轮落槌,其中香港苏富比总成交额达到34.2亿港币,同比增长57%;保利香港以11.36亿港元收锤,大大超过了去年春拍的6.45亿港元,嘉德香港成交额为3.47亿港元,同比去年略有小幅增长。相较于以往,这次的春拍数据不论是在总成交额还是单品成交价上,都“看上去都很美”。那么,在香港艺术品市场频出佳绩的同时,内地春拍又将会如何开局呢?
朱威:要说纽约和香港对中国大陆的拍卖,肯定会有影响的,至少人气上有影响,当然也可能很多看到这个投资机会的人进场,这也有可能。但你要说他能达到多高,这个咱不好说,那你得看出来什么拍品了。
欧树英:2012年到2013年这整体的情况来说的话,2012年的深度调整到2013年调整之后在那个企稳,这个趋势我们看到整个市场它进而走稳的,是向稳步、稳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所以我想2014年的春拍会有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整体来说,我相信它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表现。
【半小时观察】
收藏界的热闹还在继续,有人是为了对艺术的追求,但更多人是为了追求资产升值的潜力。不错,目前股市不景气,楼市很低迷,资金需要寻找出路,造就了收藏品的繁荣,也迎合了“乱世黄金,盛世收藏”的古语。然而天下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梅摩艺术品指数是用以反映艺术品的市场走势的工具,已被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定为世界十大资产指数之一。该指数显示,2013年年末就开始掉头下行。今年三月份的全球艺术品市场继续疲软,梅摩全球艺术品综合指数环比降幅超过了10%,是近两年来最大幅度的单月跌幅,创造了2012年底以来的新低。而且收藏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的一个致命伤是:“别的行业买一个假的可以到工商局投诉,可是这个行当买了假东西,只能说活该。因此收藏虽然美好,投资还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