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拉美互建商贸城 专家比作把义乌搬进拉美
把“义乌”搬进拉美
中国拉美经贸合作新格局:由贸易主导转向投资驱动
吴志峰[微博]
[ “互建商贸城”战略既是受这些海外中国城的启发,同时也是对传统“唐人街”的升级,推动像义乌小商品战略在拉美发展 ]
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正由贸易主导向投资驱动转变。
自2000年以来,中拉贸易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2002至2012年十年间,双边贸易额增长了20倍,达2612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8%。
而拉美地区不仅是全球对华出口增速最快的地区,也是中国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如果过去,贸易是中拉经贸的主角,那么未来,多元化投资将成为带动中拉经贸全面发展的引擎。
从战略高度提升中拉经贸关系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拉美。首先,拉美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地。据中国矿业联合会研究,到2020年,中国“短缺”和“严重短缺”的矿产达19种之多,而这其中拉美有17种储量居全球领先地位,并且已有十余种是其对华出口的主要产品。
其次,拉美地区是中国实现全球产业布局的战略支点。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调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以出口中低档产品为主的贸易模式面临愈加严峻的外部环境。
拉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中国消费和投资的持续增长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动力。
受中国对粮食、能源以及原材料强劲需求的带动,2002至2012年十年间,拉美地区出口增长了25倍。中国不仅是拉美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地,也是其重要的海外投资来源国。中拉经贸关系正经历由贸易主导向投资驱动的历史性转变。
根据拉美经委会统计,2010年,继美国与荷兰之后,中国已成为拉美地区第三大投资来源国。
以基础设施与产业园区为战略抓手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拉双方都面临结构性调整的压力。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多次指出不愿继续充当初级产品和原材料出口国,与此同时,面临资源环境、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约,中国也在谋求产业向更高层次升级。
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实现中拉互利共赢
从拉美国家来说,尽管近年来拉美地区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基础设施落后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拉美地区已制定一系列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的计划,但由于财力有限很多项目难以落实。增加拉美地区基础设施投资,不仅可以助力拉美国家经济增长,也利于中国有效利用外汇储备、分享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红利,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推动产业园区走出去,促进投资多元化
拉美国家一直渴望推动本国工业化进程,尤其对中国产业园区建设经验感兴趣。中国目前也有转移产能、推动在拉美投资多元化的需求。推动产业园区走出去,不仅有利于多元化投资,还将成批带动中国企业走出去。
构建中拉经贸新格局的具体战略路径
积极促进中拉互建商贸城
“互建商贸城”战略既是受这些海外中国城的启发,同时也是对传统“唐人街”的升级,推动像义乌小商品战略在拉美发展。商贸城的建设还可以在投资、签证、居留、税收和管理等方面提供便利,并结合房地产、道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中拉经贸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规模。目前墨西哥城建设的“中国城”、巴拿马建设的“龙城”,都将为中拉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契机。
参与拉美基础设施一体化
目前,拉美地区范围较广、规模较大的计划有两个:中美洲一体化和南美一体化计划。根据中美洲一体化项目规划,需要修建13132公里的公路,为“两纵五横”和一条加勒比海岸旅游公路。南美一体化计划是以巴西为主导提出的,由巴西、阿根廷等12个国家共同参与,几乎覆盖整个南美洲大陆。
发挥“中哥经济特区”规划示范作用
哥斯达黎加是目前唯一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中美洲国家,也是拉美地区第三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2012年8月,在哥政府的主动推动下,国家开发银行与哥斯达黎加外贸部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研究在哥国建立“经济特区”。
进一步密切中拉产业价值链联系
选择双边、多边和产业三条进入路线,使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直接投资形成以信息产业为主的市场导向型、以制造业为主的效率导向型以及资源导向型的“三足鼎立”之势,进一步密切中拉产业价值链联系,推动中拉经贸合作持续、均衡向前发展。
(作者为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关键词: 中国拉美商贸城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