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输血”不见效 8人“抱团”返乡投资建万寿湖度假区
绵延5公里的500亩万寿湖波光粼粼,沿湖边桃花簇拥的观光路步行,湖内淡雅高洁的荷花与游艇、水球演绎动静之美。远望,重峦叠嶂的林海下错落有致的12口鱼塘内溪水潺潺,葡萄、油牡丹、蓝莓、猕猴桃等园区星罗棋布,星级“农家乐”、渔家风情掩映在桃林、楠竹林中……10月10日,在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生态养生观光休闲度假中心项目建设现场,负责人张云生给记者勾勒出该项目区五年后的一幅乡村旅游蓝图。
万寿湖度假区幅员3平方公里,计划五年内投入3.05亿元,由张云生等8位万寿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抱团”返乡投资修建。建成后集生态水产、畜禽养殖,特优水果种植,养生、水上休闲娱乐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观光综合体。
年年“输血”不见效,8人“抱团”返乡创业
走出成巴高速公路观音庵出口,沿一条新修的泥碎路行驶3公里便到万寿村。这条路就是张云生和另外7名股东新修,因为下雨影响机械施工,路面还没来得及硬化。其实,到万寿村还有一条老路,需绕行10多公里。
来到万寿村5组,记者看到,半山腰的丛林、农房保持原貌,呈梯田状的一口口鱼塘正中间的土地已被平整,联为一体。远处,挖机、推土机、卡车正忙碌作业。
提起张云生,村民龚仲会如数家珍:1982年,村里穷得吃饭都困难,18岁的张云生和王学良等年轻人离开家乡去西安建筑工地打工。因为人品好、踏实肯干,该村10多人逐步从打工仔打拼成包工头、建筑公司老总,王学良还被评上了西安市劳动模范。
张云生和王学良等在西安创业成功人士一直惦念着家乡发展,常聚在一起商量对策。2003年、2011年村里修路、硬化,他们先后捐资60多万;得知乐丰小学办学条件差,捐助了办公电脑、打印机等。而每次过年,还要给全镇“五保老人”送上慰问金。但先后200余万的“输血”没有改变村里的贫困面貌:只有一条年久失修的村道路,出行难一直困挠着村里发展;土地撂荒、无产业;一些人得病后,要么没钱医治,要么用担架运送8小时到达镇里,常错过救治黄金期……
2014年新年西安聚会上,“输血”不能改变现状的话题引发了讨论。张云生说,以村子上游小Ⅱ型万寿水库为源头,做好“水”文章,依托村子紧临成巴高速公路观音庵出口的交通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全村人脱贫致富。
提议得到了王学良、何永安等聚会的7人响应,先期投入启动资金1000万元返乡“造血”,并约定项目费用按股份制投入。目前,8人已投入1500多万元,年内完成投资3000万元。
“造血”成效初显,4000名村民受益
500亩西安葡萄、50亩绵阳蓝莓、200亩本地田藕、油牡丹园区和肉牛等种养产业陆续“落地”。
晌午时分,70岁的村民兰良清在鱼塘旁撒下鱼料,聚拢的鱼儿掀起水花。兰良清以前在家种地,一年辛苦到头也没什么收入。如今把3亩土地流转出来,年收入1800元,加上到园区务工每月收入2000元。日子富裕了,也和其他村民一样用上了手机。
根据规划,万寿湖乡村旅游度假区覆盖3个村8个社——万寿村4至7社,凤仪村2、3社,观音庵村6、7社,辖900户4000余村民,现已流转土地800亩。张云生讲起当初流转土地的曲折故事:今年2月,他把回乡创业的想法给镇、区汇报。有人质疑:这是不是来圈地,或者套取项目资金的?
恩阳区领导获悉后高度重视,通过走访、交流,了解到他们的经济实力,以及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及投资方式,是实实在在为家乡谋福祉,于是落实专人对接服务。观音井镇成立10人协调小组,组织召开5次群众大会,分别围绕宣讲政策、问答解惑、商讨标准、签订合同、资金兑现等主题逐一解决。
政府“搭台”优化环境、村里人的顾虑打消了。今年4月18日,万寿湖乡村旅游度假区开工,流转土地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建成后以旅游公司股份化形式发展经营,村民除了土地流转收入、在合作社干活拿工资外,还可以开“农家乐”、入股分红,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不破坏生态,让家乡人建设家乡的做法在万寿村取得了实效。接下来,恩阳区还将把万寿度假区与毗邻的‘下八庙统筹城乡示范片’连片,有机结合、互补、促进,把万寿旅游圈经济效应放大到全区。”分管农业的恩阳区委常委张治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