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出击东盟 四川打响“万企出国门”第一枪

04.03.2014  13:09

    也许是巧合。

    东盟国家的国际性展会今年开展得最早,东盟因而成为四川“万企出国门”首站。就在今年1月,东盟超越美国,跃升为四川第一大贸易伙伴。

    开拓东盟,川企轻车熟路。但为打响“万企出国门”第一枪,准备工作做得很细。出发前,“走出国门、走进东盟”经贸代表团团长兰夏按行业将成员分成6个组,组长清一色“女兵”。

    按行业分组,这在四川开展国际活动中是首次。很多人在圈内已是老面孔,兰夏却坚持分组,并选了几个女副手。“事情繁杂,女同志更细心。”翻看行程,10天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不仅分别要参加马来西亚、越南的专业展会,还要在泰国曼谷、越南河内举办企业经贸对接交流会;每到一处,还要马不停蹄地调研重点企业、工业园区和专业市场。为提高活动实效,参加经贸团的企业,都是分门别类由行业商协会组织的。“我们将先推动一批市场‘急先锋’出行。”3月3日,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说,与以往不同,“万企出国门”活动借市场力量,将企业资源抱团打捆,共建“四川造”输出东盟市场新渠道,同时为我省企业进口东盟优势产品做好分析和市场调研。

    政府部门的想法与企业不谋而合。

    在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的带动下,成都大宏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去年的矿山机械出口量达数百万元。公司董事长甘德宏要与下游建设单位联手,去越南找终端客户。“东盟重型机械市场刚起步,技术比国内落后5-10年。”甘德宏说,机会虽大,经验不足。只有资源共享,一起出去了解需求、比较价格,才能找到进入市场的捷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入推进,国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机会变多了。就微观的企业而言,变化起于一条路——禹王生态董事局主席刘武兵称,此前在四川与泰国之间,生鲜水果运输要绕道深圳港,每一标箱运输成本最高3.5万元,历时半月。昆(明)曼(谷)高速通车后,每一标箱运输成本控制在3万元内,仅需5天。

    在东盟国家做生意多年,刘武兵深知散兵游勇不可行、抱团力量更集中的道理。去年8月,禹王等四川农产品龙头企业一同发起组建四川国际商会农产品专业委员会。刘武兵说,这次商会组织20多家农产品和食品企业共赴东盟。这20多家企业已初步达成一致:整合资源收购国外种植基地,建立从种植到市场的可追溯体系。“以前做水果只能做期货。”成都姝雅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德鹏表示,从国外水果采摘到运抵四川,历经1月,中间有很多变数。商会会员都希望采取统一采购源头、统一运输、到岸分销等方式,提高议价能力,降低风险。

    刘武兵透露,商会会员将共同出资2000万美元,在国外选址建水果深加工及物流产业园,企业按出资比例分享收益。“省内水果和食品行业集中度高,抱团组成的利益联盟更稳固。”李德鹏边说边走向安检通道。(记者 曾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