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创业落地生根系列报道之四:物电学院机器人创新团队

29.06.2015  20:47

创新改变生活,团队创造价值

——  记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机器人创新团队

  我校机器人创新团队成立于  2011  年,是以学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机器人校企联合实验室”(四川师范大学—上海英集斯自动化有限公司机器人创新基地)、“大学生电子创新实验室”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团队。团队致力于智能控制、智能装备、电子产品研发等相关研究。团队自组建以来,受到了学校和学院领导的重视与关怀。尤其在场地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得到了祁晓玲副校长及学校实验与设备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第一代侦察机器人样机          第二代侦察机器人样机

  目前,机器人创新团队有研究生  2  人,本科生  18人。已开发有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教育机器人、通信侦察接收机等多个产品,已申请发明专利  2项,实用新型专利  2项。  

  专业教师指导闯关

        机器人创新团队的主要指导老师是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麦文老师——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麦文老师长期从事智能机器人、通信电路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在电子设计领域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他对学生关爱有加,对工作精益求精。4年来,他指导机器人创新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开发出了多个具有实用价值的作品。参与的学生受益其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

  谈到遇到过的困难,团队队员们讲述到,他们最初按照设计把小车组装了出来,但却发现应用程序不能下载到控制器里。这是蓝牙小车的重要的问题,不能下载程序意味着程序无法运行。当时同学们都慌张了,也有些许失落。麦文老师让学生平息情绪,带领同学们一遍又一遍回头去检查每个细节,最后花了两天时间找出了错误——原来是在组装小车的过程中,同学焊错了一个电容,导致下载电路无法正常复位所致。

 
蓝牙智能小车             轮足混合移动机器人

  机器人研发是场接力跑

        机器人是当代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典范,深藏科技的奥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反恐视频侦察机器人的设计历时近  2年,目前已试制出了两代样机,从模拟侦察系统改进到全数字侦察系统,凝聚了团队集体的心血。参与第一代样机试制的同学有的已毕业了,新加入的同学继续参与第二代样机试制。

  第一代样机的设计成员是  3  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同学。第一代样机成功实现了采用模拟调频通信的侦察车,可以完成  1路高清图像通信。但在实际运用中,他们发现控制信号容易被现有的  WLAN  信号干扰,模拟图像信号不能直接被计算机处理,不能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手机、笔记本、平板等设备兼容,因此难于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和拓展应用范围。就这样,机器人创新团队第一代设计成员把研发的接力棒传到了师弟师妹的手中。

  第二代样机项目于  2014  年  9  月启动,设计成员们在原有机器人平台上,通过改进射频通信电路,开发了一种基于  OpenWRT  系统的双频路由器,成功实现了采用  WEB  操控模式的机器人通信系统。由于采用了双频  WIFI  模式,其图像传输能力比第一代样机提高近  10  倍,可实现  4路百万像素图像通信,并且能与手机、平板、电脑等常见设备兼容。在远程操作、组网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大大拓展了机器人可应用的范围。

  第二代样机能模拟警察使用的反恐侦察车基本功能。利用手机查看侦察车传输回来的视频图像,并能用手机控制侦察车的各种运动和动  作。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兼容目前流行的Apple、Android、Windows、Linux  等操作系统。二代样机的设计还考虑了多种扩展需要以便能二次开发。例如:GPS  定位、北斗导航、超声波测距、磁电检测等。目前,该样机正在改进和进一步升级,据了解将增加机械手等装备,使机器人具有物品操作能力,目前已与成都一家教学设备公司合作,预期年底完成样机的升级改造。

  安卓蓝牙小车项目于  2014  年  9  月启动,目前正在升级改造为多功能智能车教学平台。安卓蓝牙小车使用蓝牙通信,可用手机或笔记本实现控制。用户可自定义控制功能,并能在手机上查看返回的数据信息,通过加装各类传感器,可实现环境侦测、智能巡逻等任务。目前,已经实现了使用手机控制小车的左转、右转、前进、后退、停止、开关  LED灯等基本功能。在小车的  4个方向上,设计有光电测障传感器,能自主避障。该蓝牙小车关键软件及硬件均由机器人创新团队自主开发,在产品化方面正在寻求企业合作。  

  对科技创新刻苦追求的团队

        机器人创新团队是一支科技氛围浓厚的团队,他们对科技创新刻苦追求严谨务实,但又不乏在生活中的开朗与活泼。

  机器人创新团队队员李文以其优异的专业成绩、丰富的实践经验及超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众多优秀学生中脱颖而出,担任了安卓蓝牙小车项目负责人,承担硬件设计任务和总体设计。内向,没有太多语言是李文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说起研发的初衷,他说是来自于大一寒假一个意外的发现。当时,他在网上搜索到单片机的教程,看完后被这项技术深深地吸引了,便尝试着动手做一些小东西。就是这些小小的灵感发了他无限的热情。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定期召开讨论会议,不断促成队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使大家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

  队员王毅给我们谈了关于项目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心情,他笑了笑,说到:“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因为有了兴趣的引导,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队员张荣槟是实验室的常客。为了做好这个项目,同学们常常可以在实验室看见他的身影。他在实验室有时候一呆就是一天,就连课多的时候他也会挤出时间在实验室呆上一两个小时。不过在他看来,这些付出在程序编写成功那一刻的喜悦面前是完全值得的。

  在蓝牙小车研究的过程中,研究生王力豪也收获不少。他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针对安卓系统,深入研究底层应用,解决了蓝牙控制的核心问题。作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都高于团队其他同学的研究生,他是团队的骨干力量。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他学到了的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不管对以后的学习还是求职都是大有裨益的。

  采访最后,机器人创新团队的同学们说,学校和学院重视各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是他们能够开展各种实验项目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如学校建设的电路板制作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等。除此之外,学院领导和许多专业老师还给予了团队关怀和指导,学院优秀的教师团队是他们的标杆,这就使同学们在这个队伍中不断见贤思齐,不断进取。

  创新改变生活,团队创造价值。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机器人创新团队凭借不断开拓全新科学领域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成为了一支创先争优、严谨务实的科创团队。创新、协作、严谨,已成为团队的文化,融入他们每个成员的内心。

  (本报记者  邓希雯  赖亚男  张韵秋  周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