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申报轻管理 “吸血鬼”有机可乘吸走“扶贫血”

29.11.2013  12:46

[ 中国网事•锐话题•扶贫监管“高压线”之二]重申报轻管理 “吸血鬼”有机可乘吸走“扶贫血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李春惠 刘元旭 王橙橙

        一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由于缺乏监督,一些部门可能会在扶贫资金中动手脚,例如有的地方种果树,由部门购买树苗,售价本来是90元,报账时开张发票,将每棵树苗的价格改为100元,差价就被中饱私囊,造成了扶贫资金流失。

        记者了解到,“十一五”以来,国家和贵州省共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9.55亿元,共安排实施扶贫项目8.9万个,推动贵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46万人,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项目重申报轻后续管理,立项申报前的可行性论证不够充分,相关人员缺乏责任心,甚至有的从中徇私舞弊。审计部门在调查贵州省科技产业扶贫种草养羊项目时发现种羊死亡率高、存栏率低,供应商提供的动物检疫证明和运输证明等相关手续混乱,相关单位为完成项目实施计划,将农户已养羊只虚假顶抵完成任务数,虚假资料报账等问题,有些项目脱离实际,群众积极性受挫、利益受损。

        “扶贫项目‘含金量’很高,有些是贴息,有些是无息,甚至部分不用偿还,还有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优惠政策,很多人都想沾边,钻头觅缝的申请项目争取扶贫款,但后续工作跟不上,影响了实施效果。”贵州省社会调查研究所所长姚贵阳说。

        调查显示,一些地方扶贫资金管理制度执行不力,截留或滞留、挤占挪用、贪污侵占扶贫资金等违规违纪情况时有发生。扶贫资金的使用还存在项目实施单位以虚假合同、工程结算单、验收资料等报账,有的财政及扶贫主管部门对报账资料只审核是否提供了发票、合同、验收报告等,对其真实、合规、合法性不予审查,导致部分单位得以弄虚作假套取扶贫资金。H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层干部介绍,某乡镇申报养牛的扶贫项目,获批后扶贫资金也拨下来了。但到年底时项目没有成功实施,验收时,乡镇政府弄虚作假,从老百姓家里借牛来验收,一头牛租金100元,老百姓不知道借牛干什么用,也愿意拿到100元租金。这样,失败的项目就蒙混过关,造成了扶贫资金的流失。“如果争取到的扶贫资金不能有效落实,扶贫资金用不完,有些人就会动歪脑筋。”姚贵阳介绍。

        姚贵阳说,扶贫资金是国家拨付的,争取到了以后应该按相关制度实施项目,但是如果立项、招投标、政府采购、资金管理等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就会造成扶贫资金流失,一部分甚至流入个人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