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经济媒体暨四川省报纸副刊凉山采风活动:走近凉山看见幸福

30.10.2022  20:43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30日电 (王哲)建州70年,看凉山巨变。在四川凉山建州70年之际,24-30日,为期七天的“全国经济媒体暨四川省报纸副刊凉山采风活动”走进凉山西昌、盐源和冕宁,凉山的巨大变化让采风团嘉宾们为之赞叹:走近凉山,看见幸福,一山诗画,锦绣凉山。

采风团嘉宾在盐源泸沽湖摩梭博物馆合影。图由主办方供。

  在凉山盐源县龙塘镇下海村,嘉宾们见证了盐源苹果带给村民童文芬的“”和幸福。一座独家小院的门口贴着大红的门联:“好景迎来千秋福,春风送进八方财”。走进院子,花团锦簇,桂花飘香,400多平的楼房宽敞明亮。

  “我们没什么文化,全靠政府的带领和支持,现在家里种了70多亩苹果,加上其他种养殖项目,每年毛收入能达到100万元。”童文芬说,以前家里住的是土墙,解决温饱都是问题,后来在政府的引领下开始种苹果,改变了这个家的命运。

  “反正我就觉得盐源苹果比其他苹果好吃,每年我会来买走200吨左右。”浙江水果收购商贺军说,他从2015年就开始“锁定”盐源苹果,每年8月,当盐源早熟品种一上市,他就会到盐源住上3个多月,守着给客户们发货。

西昌邛海一角。图由西昌市委宣传部供。

  参观期间,走进观景平台不远处的苹果园里,漫山遍野的苹果林一眼望不到尽头,采风嘉宾们一睹了丰收的视觉盛宴:红彤彤的苹果在阳光的照耀下与蓝天相衬,犹如一颗颗亮闪闪的小灯笼挂满枝头。林间,运输苹果的机械车在苹果林间来回穿梭,一群群农民正手提篮子,欢声笑语,忙着采摘。诱人的果实不仅映红了村庄,映红了农民的笑脸,更鼓足了村民口袋,为农民带来了生活的“”。

  据了解,盐源苹果自1958年引种试栽发展至今,历时六十多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四川省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的51%和65%,苹果从业人员9.8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7.58%。2022年全县苹果总面积为42.2万亩,年产量60万吨。

  其中,盐源苹果种植带动农户19860户户均增收110775元,脱困村苹果种植面积17860亩,涉及22个村,带动1488户脱困户户均增收21505元。苹果产业生产经营中用工带动全县苹果主产区周边和移民村脱困人口增加劳务收入5亿元以上。

  今年8月,一箱箱苹果从盐源被送上出口越南的货车。从产地直接走出国门,盐源苹果实现攀西地区苹果的首次自营出口,为盐源县果农增收致富开启新的征程。

  作为本次活动主办方之一的四川经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李银昭也表示:“我们来到了这片果园,透过盐源县苹果产业的发展,我们触摸到整个凉山农业产业发展变化的脉搏,从凉山苹果的‘红’,看到凉山人民生活的‘甜’。盐源的苹果走了有多远,我们就能感受到凉山整个变化有多大。

  “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化兴县。”盐源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厚屺表示,近年来,盐源县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保护的系列决策部署。

  “目光所及皆图画,步履所至尽仙缘”。一句诗概括出盐源泸沽湖天工开物的山水之美。“在这里看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丽画卷,我们能体会到当地政府守护开发这一方山水的坚定决心和良苦用心。而且,从这里也看到了凉山依托文旅产业走上了乡村振兴康庄大道的生动实践。”应邀参加本次活动的山西经济日报首席记者郝薇在参观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后这样评价道。

  行走西昌,必到邛海。今年10月,历时9个月提升改造后的邛海西岸湿地公园以全新面貌再次惊艳亮相。公园在保留原有湿地生态美景、文化记忆的基础上,传承自然山水造园底色,在生态、文态、业态、形态“四态”上全面提升。

  “我认为,护好邛海这汪碧水是凉山绿色崛起漂亮的一仗。”来自经济晚报办公室主任陈进表示,他行走在凉山的山水间,看到了美丽风景和民族特色,更看到生态发展和绿色崛起,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是其中最生动的例证。

  盐源和西昌邛海的变化只是凉山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凉山经济社会得到更快发展,2021年全州经济总量达1901.2亿元,是1952年的4310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5元上升到近4万元,是1952年的1563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7452元和16808元,是1952年的120倍、800倍。千百年来贫穷落后的凉山,通过脱贫攻坚实现了全面小康的时代跨越。(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