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学人员爱校报国——川农大营造良好环境吸引留学人才
15.11.2013 19:25
本文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作为“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省属高校,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其中有一大批留学归国人员。1981年以来,该校共派出各类出国留学人员403人次,回校351人次,回校率为87.1%。留学回校人员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与广大师生团结奋斗,为我省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川农大精神”支撑着他们
在长期办学历程中,经几代教职工传承、实践、升华,形成了“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该校3位老校长杨开渠、杨允奎、杨凤教授和一批知名专家学者都是留学归国人员,对我国农业科技和“川农大精神”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他们弘扬“川农大精神”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以爱校报国为核心的“川农大精神”成为鼓舞代代川农大人扎根山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并不断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强大精神动力。
留学人员出国前,学校和所在单位领导要与其亲切谈心,了解其出国学习方向和个人、家庭存在的困难,多鼓励、多支持,帮助克服困难,让他们放心出国,刻苦攻读,为祖国和学校争光。出国期间,学校经常保持与他们的联系,关心他们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帮助解决其在国内家属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在留学人员的生日和重要节假日,寄去学校领导签名的生日卡和贺年片,传递关爱与问候。每年春节前夕,外事部门都到他们国内的家中,送去祝福和慰问。这些看似细小却温暖人心的工作,加深了留学人员与学校的感情。
学校千方百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10多年来,学校集中资金装备了大量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重点学科实验室。学校以“211工程”建设为龙头,加强学科建设,加快设施建设,提升了整体办学水平。建立了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资金,以项目大小为其匹配一定数额的科研启动费。注重改善教职工生活条件,较大幅度提高了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管理骨干的生活待遇,正副高职称人员已分别住上150平方米和120平方米以上的宽敞住房。每年暑假组织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疗养和体检,使他们保持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留学人员回校后,学校鼓励他们继续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方便他们再次出国,来去自由。学校十分注意把具有教学科研和管理潜能的留学回校人员放在最能发挥其才智的岗位上施展才华。“九五”期间,学校共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342项,137项的主持人是留学归国人员。不少留学归国人员已成为学科带头人。现学校院、所行政领导中,63.4%的人员是留学归国人员。学校正副校长4人也都是留学归国人员。我们的体会是,吸引留学人员回国,靠事业吸引人,政策激励人,感情留人和待遇稳住人。吸引留学人员最重要的是环境,既有好的创业、工作环境,也包括创造好的人际环境。
投身教学和科研主战场
学校充分调动和发挥包括留学人员在内的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努力把众多的人才资源转化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巨大成效。学校近年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教学科研成绩突出,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2项,省教学成果奖11项。有3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九五”以来获奖科技成果10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成果推广转化新增经济效益57亿元。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鼓励和促进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加速成果推广转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学校制定了《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以成果转让费的30-50%,对成果主要贡献人予以奖励。1996年以来,我校对在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评聘推广型正副教授和研究员。学校已评出推广型高级职称人员16人,其中2人被评为全国科技推广先进个人。
最近,该校学习杨陵经验,与雅安市共同推进专家大院的建设。企业引进一位专家,建立一个大院(农业科技中心),帮助一个企业,带动一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学校先后派出20余名专家教授,与雅安建立了山羊、奶牛、茶叶、果、草科鸡和长毛兔6个专家大院,还有3个大院近日即将挂牌。市政府在挂牌会上一次性给首席专家颁发2万元的车马费,专家(组)的科技支持与企业效益挂钩,按照股份制运作,达到双赢效果。
学校制定了鼓励教职工在雅安市农业高科技生态园区开展科研测试、科技创业的优惠政策,规定在园区转化科技成果,成果贡献人可得到成果转让费总额的50%。科技人员在园区创办科技型企业,优惠使用学校科研设备。由首席专家领导7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动物胚胎工程技术中心”、“雅鱼驯养繁育基地”在园区发展顺利,已取得初步成效。
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学校形成了农科教、产学研、育繁推相结合的成果转化模式。学校现已与40余个市、州、县建立了全面科技合作关系,先后派出教研人员1400余人次投身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政府与学校搭台,业主唱戏,科技支撑,使学校70%左右的获奖成果得以推广转化。“九五”期间学校在杂交水稻、玉米、天府肉鸭等新品种培育和推广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与雅安市科技合作的12年间,先后派出教研人员300余人次,创社会效益3.3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
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是高校加快自身发展,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新途径、新机遇。川农大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营造更好的人才环境,扩大优质人才资源聚集,落实激励措施,推进成果转化,为教研人员创新创业搭建更好的事业平台,在促进学校发展的同时,为全省农业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本文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15.11.2013 19:25
甘孜县师生代表莅临我校参观交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成都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