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行贿犯罪惩处首进报告

18.01.2017  15:03

  1月17日,四川省人大代表们认真听取两院报告。记者 田为 摄

  行贿犯罪惩处首进报告 依法判处刑罚人数同比上升41.18%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

  解读嘉宾

  省人大代表、九三学社泸州市委副主委 刘先赋

  省政协委员、四川瀛领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 曾文忠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左卫民

  全面推动司法责任制改革;严惩贪贿犯罪,判处贪贿、渎职侵权案件2078件2793人;加大对行政权的司法监督,在全省7个中级人民法院辖区内推行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过去一年来,全省法院工作亮点频出。

  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首次列入有关行贿犯罪惩处情况。

  A

  关键词:行贿犯罪惩处

  ●报告点击

  加大对行贿犯罪惩处力度,依法判处刑罚人数同比上升41.18%。

  ◆解读

  刘先赋:行贿犯罪惩处人数总量增加,说明对这种类型的犯罪加大了打击力度。贪污受贿要打击,行贿行为也要打击,不能只打击受贿行为,放纵行贿行为。高院报告释放的信息是,现在司法机关对这两种犯罪行为都保持了高压态势。

  曾文忠:过去,司法机关对贪污受贿的打击力度更大,对行贿打击稍弱。对行贿犯罪依法判处刑罚人数同比上升41.18%,说明司法机关和纪律监察机构加大了对行贿行为的打击力度。这个数据也传递一个信息,就是法律不允许做的,坚决不能做。

  左卫民:惩治腐败,一方面要惩治受贿滥用职权行为,另一方面也要惩治行贿行为。这样的惩处有利于减少腐败犯罪。同时也警示公民和组织,要依法按照诚信和道德标准做事。

  B

  关键词:环境资源法庭

  ●报告点击

  目前,已在甘孜、阿坝等地设21个环境资源法庭。

  ◆解读

  左卫民:法院在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建设方面的成绩值得肯定。空气质量、水污染等相关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摆在每个公民和组织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司法机关组建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刑事民事行政等综合手段打击环境资源犯罪,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曾文忠:应该让破坏环境者吃官司,付出代价。去年,我专门写了一个关于鼓励环境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的建议,提议法院针对环境案件,要组建专门机构、配置专业人员。很高兴看到我的建议发挥了作用。

  C

  关键词:解决执行难

  ●报告点击

  一年来,全省法院共执结案件239134件,同比上升33.3%。

  ◆解读

  刘先赋:解决执行难,是兑现权利人的权利的过程。执行不到位,会瓦解社会对法律的信心和信仰。为了实现两年基本解决执行难,全省法院过去一年整合了很多资源,包括媒体公示,才达到这个效果。

  曾文忠:从报告的数据来看,两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目标能够实现。目前法院执行工作还有两个方面应该注意:一是不能只是影响到稳定的大案,执行才积极。经济纠纷案也要提升执行主动性。二是准确把握被执行人范围和被执行人财产范围的界限。比如有些被执行人是公司,但在执行过程中却把股东的财产也牵扯进来。执行难也有人手不足等问题,希望法院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增加执行力量。

  D

  关键词:诉讼制度改革

  ●报告点击

  全省法院推行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受到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充分肯定。

  ◆解读

  左卫民: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是实现以审判为中心的一种努力,是防止冤假错案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目前这项改革在成都中院开展得比较多,总共有400多件。未来需要更大规模展开试点,在推进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我上个月刚去了内江,内江中院也在开始试点。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要做好,除了扩大试点规模,公检法机关转变观念,调整办案模式和思维也非常重要。

  曾文忠:全省法院推行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是一件值得点赞的事情。对法官而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意识到这件事在实现公平正义上的积极性。要从改革审理方法入手,研究如何才能不把这项改革流于形式。(记者 刘春华)

责任编辑:郑玮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