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护士为腹透病人建立管理制度 感染率下降一半

29.11.2013  14:52

周紫娟是协和医院第一位腹膜透析专科护士,多年来,她为腹透病人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使得病人的腹腔感染率下降了一半。她待每一位病人如亲人,平时在家虽也会发脾气,但只要穿上这身白大褂,就变得温言软语,拥有无限的耐心。

待病人就像哄小孩

你今天怎么样呀?有没有听话?

嗯,我今天表现可好了!

这不是幼儿园的阿姨与小朋友之间的对话。交谈的场景,在协和医院病房。护士周紫娟在询问她刚刚手术完的中年女病人。

紫娟说,其实生病中的人情感都很脆弱,不管多大年纪,都希望像小孩子一样被呵护甚至宠爱。查房的时候,他们会争先恐后地告诉紫娟,自己今天如何表现神勇,吃了什么饭,用了什么药,睡得好不好……其实都是看似稀松平常的小事,但只要紫娟一句赞扬,他们便得到了莫大的满足。

在家里也会发飙的紫娟觉得这白大褂很神奇,只要穿上它,便能温言软语,拥有无限的耐心和爱心。

1999年,她成为协和医院第一位腹膜透析的专科护士。在腹透中心成立之初,腹透病人的管理几乎是空白,紫娟在医生的指导下,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腹透专科护理的各个环节,采用她改进的方法,工作量加大了,但病人的腹腔感染率却下降了一半。

十多年来,紫娟没攒下金,没攒下银,只攒下十几本厚厚的病历。

这些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着每一个患者的名字、电话、家庭住址、特殊的身体状况、每一次检查的新情况、什么时候需要回访、谁该换药了、谁该预约复查……

电话铃响,那头患者说出自己的名字,紫娟麻利地查到病人的个人页,解答疑惑,询问病情,记录下病人的近况和需求。临了预约复查时间,紫娟碎碎念地嘱咐:这两天要刮大风,在家先电话约好出租车再出门,省得路上干冻着等。

享受被依赖的感觉

除了日常工作的腹透中心,周紫娟遍走协和医院急诊、特需、儿科、外科……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大半夜病人透析管子裂了,或者不小心污染送到急诊的“突发”很“常见”,甚至病人把碘水当流血大惊失色半夜求救“闹笑话”的也不在少数――尽管,护士收入低已然成为整个医疗行业的共识,为透析病人培训一整天,做六七组腹透,共收取30元钱;尽管,紫娟和同事们还要忍受患者莫名其妙的坏脾气。

我不烦,我很享受他们依赖我。”紫娟说,她之所以喜欢这份工作,就是因为她能时刻从患者渴望健康的眼睛里,看到自己的价值。

一般人不能体会透析病人的痛苦。他们至少有一个器官功能衰竭,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紫娟说,她对患者只有怜爱和疼惜,有幸在他们饱受痛苦的时刻,伸出手,拍拍他们的后背,传递一份力量。

京华时报记者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