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市场土特产高调耍“洋盘”

01.02.2016  10:47

   四川新春年货购物节已连办20年,年货市场需求的转向,倒逼农副产品行业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樊邦平

  1月27日下午6点,正在成都世纪城国际新会展中心举办的第20届四川新春年货购物节传来好消息,在活动进入第七天之际,人流量已达到68万人次,现场成交和合同成交总量达到16.5亿元。“去年的交易总额是41亿元,按照这个趋势,今年的成交额超过去年,应该不是问题。”组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

  连办20年的新春年货购物节,既是四川农副产品的集中亮相平台,也是直面市场的销售平台。购物节为我省的土特产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年货节现场。

   年货节大舞台捧红一大批名优特农产品

  “今年运气好,不仅被评为了消费者最喜爱的年货商品,而且生意也比去年好得多。”1月28日,在年货节现场,万源市鸿达食品厂负责人张硕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向记者介绍近日的销售业绩。

  2015年初,张硕第一次带着家乡的酱肉参加年货节,刚开馆,热腾腾的试吃酱肉一起锅,远近的好吃嘴们便挤了上来。在5平方米不到的展位上,不到活动结束,张硕便将带来的酱肉销售一空,首次参展便收回了11万元的成交额。这家来自大巴山的厂家,成了当年年货节的一匹黑马。

  今年,因为消费者喜爱,张硕的酱肉生意依然出奇地好,“年货节时间刚刚过半,便成交7万余元,到活动结束,这个数字肯定能超过去年!”虽然只参加了两届,但张硕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年货节的魅力。

  “来自大巴山的酱肉并非年货节卖得最火的农产品,年货节连续20年的推介,捧红了一批又一批的名优特农产品。”活动组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第一届年货节有300家企业参展,其中涉农企业和专合社仅160家,参展的农副产品仅3000余种,总共成交1.6亿元;到第19届年货节,交易额达到了41.7亿元;今年第20届年货节,参展的涉农企业和专合社突破了1200家,参展的农副产品达到3万余种,今年的交易额预计可轻松突破40亿元。

  该负责人表示,从数据来看,年货节已成为我省名优特农副产品集中亮相的大舞台。

   涉农企业升级农产品走上“土洋”结合路

  “同样是野猪腊肉,别人家的制作工艺稍微考究,色泽好看一点,一公斤就比我家的多卖10多元,早知道,我们就好好包装一下了。”1月28日,在年货节现场,来自乐山市金口河区的宏运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段洪云谈及近期的销售情况不无遗憾。

  宏运公司是当地有名的野猪养殖企业,年产野猪1000余头,其中有1/3做为深加工,制成腊肉销售,今年是该公司第一次参加年货节。

  “农副产品不能像过去那样销售了,必须在加工工艺、包装和产品分类上下功夫,通俗的说法是既要有质量,也要有卖相。”上述活动组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年货节举办最初的几年,农副产品确实以质量取胜,外形包装越土的,越受追捧,但现在随着大家生活品质的提升,对入口的食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产品只有“土洋”结合才有大市场。

  “每年年货节,报名的企业都很多,但我们都会做一个筛选,参与的产品不仅要有特色,还要有包装,有品质,有卖相。”1月23日,带队参展的万源市商务局副局长邓益权告诉记者,当地土特产资源丰富,但过去大多停留在初加工阶段,无品牌,无包装,后来组织参加了几次年货节,企业和专合社们才渐渐明白,市场的需求正在改变,由此,当地很多涉农企业纷纷升级,最终形成了目前以酱肉、茶叶、旧院黑鸡和蜂蜜等为主打品牌的产业链条。

  “去年我们的总交易额突破了100万元,打响了万源土特产的品牌,今年我们特意精选了6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参与活动,销售额超过去年肯定不是问题。”邓益权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