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烈王铭章:以身殉国 遗嘱兴学
军装戎马红砂石纪念碑。
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2日讯(记者 张异同 摄影报道) 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川籍抗日英烈占12席。其中,就有誓死保卫滕县而牺牲殉国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
王铭章灵柩归乡
出蓉城18公里,新都城区西郊有个桂湖森林广场,在曲折的鸢尾花河塘畔,坐落着2003年重新迁建的王铭章墓,墓旁的石碑上刻着他的简介:王铭章(1893-1938),新都太兴镇人,国民革命军第41军122师师长,1938年在山东滕县抗日战役中壮烈殉国。同年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198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王铭章为革命烈士。
“这不是王铭章墓地原址。”新都区文管所文物部主任王波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王铭章墓原址位于川陕路与铭章路交界处,建于1938年,1942年落成,墓园由墓冢和享堂组成;1985年8月,新都县人民政府在王铭章墓园享堂左侧重建王铭章墓;2003年,为配合城市改造,王铭章墓异地迁建于桂湖森林广场。
据了解,墓园墓冢为整体搬迁,享堂为仿原样新建。长方形墓碑隶书阴刻“抗日阵亡将领第一二二师师长陆军上将王铭章烈士之墓”,享堂为砖木结构仿古建筑,悬山顶,施绿色琉璃瓦。“享堂刚建成的时候,里面还有王铭章将军的照片和相关书籍。”王波说,墓冢前新塑的,是王将军戎装跨马青铜像。
王铭章墓。
戎马倥偬的一生
王铭章字之钟,生于1893年,是四川新都人,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14年军校毕业后派任四川陆军第2师(师长刘存厚)第4旅(旅长刘成勋)第7团(团长汪可权)少尉排长;1917年7月升任第2师直属混成旅(旅长汪可权)第2团(团长陈国栋)中尉连长;1936年2月26日叙任陆军少将,10月28日晋任陆军中将,11月12日获颁四等云麾勋章。1938年3月17日在山东滕县与日军作战时阵亡,4月6日追赠陆军二级上将。
据王波介绍,王铭章的一生充满了血与火,最后更是以身殉国。四川新闻网记者从收录的王铭章档案中了解到,1938年初,时任22集团军41军代军长的王铭章临危受命,开赴徐州、砀山一带布防,指挥各部固守滕县城。同年3月17日黎明,敌陆续增援,运来攻城重炮8门,战车及装甲汽车100余辆,继续围攻滕县城。
随着时间推移,战况越发激烈,当日下午15时30分,敌复增援2000余,突入城内,我军愈战愈少,敌更集中炮火,以烧夷弹猛向城内射击,王铭章在看到援兵没有到,在估算双方死伤后,拿着手枪到西城高处指挥督战,被弹击身亡。
据了解,这一仗,122师抵挡日军4天的进攻,全师5000多人只剩下17人,滕县死守为中国军队完成战略合围赢得了宝贵时间,才使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得以实现。
事后,王铭章将军死询传来,举国同悲……
王铭章墓园。
心系家乡 遗嘱兴学
约半月后,王铭章遗骨由滕县运抵徐州装殓并隆重举行公祭,然后回归四川新都故里,在回归途中,万人哭送。
从新都文管所内部资料《新都文史》中,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王铭章曾给发妻周华玉留下遗嘱:“我很有心在新都办一所学校,为家乡谋利,为国家培养人才……”
王铭章殉国后不久,遵其夫遗嘱,周华玉将国民政府给与的特恤费12000元捐作学校筹办费用,后又捐赠田产613余亩及其所收租谷作为办学经费。20世纪50年代,该校与新都初级职业中学合并,改名为新都中学,即现在的新都一中。
王铭章墓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