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抗战往事:王铭章将军灵榇归乡记

13.07.2014  07:56

 
当年,成都市民恭迎王铭章将军灵榇。

 
王铭章将军骑马铜像

 
1950年的新都桂湖王铭章纪念亭。

    原标题: 王铭章将军灵榇归乡记

1938年3月17日,第41军代军长兼122师师长王铭章中将在山东滕县血战中壮烈殉国后,被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上将。蒋介石电令第22集团军总司令孙震:“务必寻回王故师长铭章忠骸归葬。

约半月后,忠骸寻获,由滕县运抵徐州装殓并隆重举行公祭,然后由将军叔父王文振旅长一路护送灵榇回归四川新都故里。

汉口

蒋介石亲手书写“蔚为国殇

1938年5月8日上午10时,载着灵榇的火车在悲恸的军乐声中,缓缓驶入汉口大智门车站。当时国民政府南迁汉口,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表蒋介石向灵榇敬献花圈,6000多名胸佩白花的各界人士肃立默哀。

宣读祭文后,歌咏队齐唱挽歌。11时半,迎灵仪式结束,全体代表列队恭送遗像至商会礼堂,以雄赳赳的骑兵队和奏哀乐的军乐队为前导。

遗像亭上,悬挂着蒋介石亲笔书写的“蔚为国殇”白缎横幅,沿途成千上万的群众都纷纷脱帽肃立。11日至14日隆重举行公祭,市商会灵堂(即礼堂)里,挂满了党政军要人送来的祭幛挽联。其中蒋介石的挽联是“执干戈以卫邦家,壮士不还,拼取忠忱垂宇宙;闻鼙鼓而思将帅,国殇同哭,忍标遗像肃清高”。

重庆

十里长街上挤满迎灵人群

1938年5月15日上午,7万多人齐集循礼门车站,恭送覆盖着青天白日旗的灵榇缓缓移上灵车,徐徐开往民生轮船公司码头,安放于“民族”轮货舱灵堂,启锚溯江而上。

23日下午,灵榇抵达重庆朝天门码头。次日晨6时,重庆行营主任贺国光乘汽艇登上“民族”轮,主持启灵仪式。他宣读祭文,敬献花圈后,灵榇抬向岸上,乐队齐奏哀乐,江中军舰鸣礼炮六响,外籍轮船下半旗志哀,各界人士脱帽肃立,将军夫人周华玉女士更是抚棺大恸,号啕痛哭!

从码头到市商会礼堂,十里长街上挤满了迎灵人群。沿途商家住户均自发摆设祭台,以香花鲜果祭奠忠魂。公祭二日后,灵柩于26日上午由三辆专车和一队宪兵沿成渝公路护送往成都。

成都

10万群众肃立路边迎灵榇

6月12日上午,灵榇抵达成都东郊沙河堡。次日晨,全城下半旗,停止宴会娱乐,从沙河堡、牛市口、春熙路、祠堂街至纯化街国民党省党部礼堂,十万群众肃立在道路两旁,鞭炮声震耳欲聋。41军副官长晋鸿,高举“”姓旗,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在迎灵队伍最前列,随后是遗像亭、血衣亭、灵榇。血衣布满13处弹痕,浸透鲜血,可见殉国时之惨烈!灵榇置于炮车之上,由四匹高大的白马牵引,周围簇拥着手枪连卫士;后面是将军夫人、子女和亲属。国民政府空军的一架飞机在上空低飞盘旋,散发传单。午后二时,灵车抵达省党部礼堂。

省党部礼堂所在的纯化街,用木、竹条扎成了一道长棚,满眼皆是黄色布条和素纸白花,两旁挂满了祭幛挽联,形成了一条充满悲壮气氛的夹道。其中一幅署名“成都市民众敬挽”的挽联是:“一死殉孤城,前有广德,后有滕县;千秋留正气,生为人杰,死为鬼雄”。

6月14日至18日为公祭日。19日,灵榇移往东城根街将军宅第,继续举行祭奠活动。灵堂设在大院内花园一亭子里,哀乐低回,庄严肃穆。

新都

飞机凌空低飞散发烈士遗像

8月26日,孙震上将从前线返回,次日上午10时即率41军将校100余人来王宅致祭。30日上午,灵榇由宅第移出,运回新都故里。护灵队伍以巨幅黄帛铭旌为前导,铭旌上是李宗仁题写的“王上将之钟灵柩”七个大字(王铭章字之钟)。后面的马车上是血衣亭,再后是一辆由五匹白马牵引的大型炮车,灵榇置于炮车之上,周围卫士举着“”姓旗。再后是孙震和王文振的轿车,最后是军官学校的马队和军乐队。

队伍在凄怆的哀乐声中沿川陕公路缓缓行进。新都县长陈开泗在北门外迎灵,行三鞠躬礼后执绋前导,率队入城经小北街、正北街、南街、横南街,于午后4时抵达桂湖公园广场。

在鞭炮和哀乐声中,孙震、王文振、陈开泗和将军亲属将灵榇缓缓抬上检阅台上的灵堂,全体人员再三鞠躬,瞻仰遗像和血衣。9月1日,在西门外川陕公路侧新建墓园举行葬礼,由四川省主席张群主持,国民政府空军飞机凌空低飞,散发烈士遗像和颂扬传单,盛况空前!李豫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