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将领杨公柱遗物捐赠崇州市博物馆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在线记者 方炜)“这是杨公柱生前的日记本,这是杨公柱在巫家坝机场飞虎队时使用的面包刀……”8月27日,崇州籍著名抗战将领杨公柱的子女将他的遗物捐赠给崇州市博物馆。
杨公柱遗物
杨公柱二儿子、三儿子亲手捐赠遗物
杨公柱原名杨向荣,生于1907年3月,卒于2006年4月。因在武汉保卫战中战绩显著,获得嘉奖并更名“公柱”,99岁高龄时自题“公铸”,沿用余生。杨公柱系黄埔军校十期炮科生,参加过鲁南战役、台儿庄战役、长沙保卫战、松山战役等,历任国民革命军32军139师步兵连长、巫家坝机场飞虎队驻地代理警卫大队长、远征军11军团71军炮团上校团长、中央直属独立炮团上将团长等,戎马一生,战功显赫,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杨公柱生前回忆,有一次在台儿庄和一群鬼子拼刺刀,他和一个鬼子几乎同时把刺刀刺出去,幸而他的枪身长,先扎进了鬼子的身体,那鬼子嚎叫了一声硬是把杨公柱的枪刺从身上拔了出来,再次向他扑来。他一闪,对手反被杨公柱侧后另一个正要刺他的鬼子兵扎了个正着。两个鬼子刚要抱头痛哭,就被他“扑哧——扑哧——”连着两刺刀全部撂翻了。每次战斗结束,杨公柱都要琢磨琢磨和鬼子拼刺刀的体会,找点对付鬼子的办法,打仗的本事就越打越高了。
台儿庄战役只是杨公柱在抗日战争中的一大亮点,他在抗战中的亮点还有不少。八年抗战中他七次负轻重伤,身上留下了七个弹痕。有一次,他的腿部负了重伤,医生说要锯掉大腿才能保住性命,杨公柱一听腿要没有了,心想这可不成。于是偷偷从医院跑出来,靠着惊人的毅力、顽强的生命力,他活了下来,腿竟然也保住了。
多年来,杨公柱始终心系家乡,每次回到家乡都为崇州的发展感到欣喜。他去世后,子女们希望能把老人珍贵的照片、国家颁发的几枚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以及生活用品等遗物捐献给家乡崇州。“我们父亲一生都在做爱国的行为,作为子女,也希望能把父亲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并发扬光大,捐赠父亲的遗物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延续。”杨公柱的二儿子杨德宁激动地说。
崇州市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捐赠的物品都将得到妥善保管和充分利用,使其成为崇州市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牢记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