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川消费投诉5万条 商品消费投诉依旧成热点

11.03.2016  10:14

  3月10日,四川省工商局、四川省消委会召开“3·15”消费维权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省2015年消费维权情况、2016年消费维权工作重点以及今年“3.15”宣传活动,发布2015年全省消委组织消费投诉信息统计分析报告。

  根据统计,全省工商系统去年共受理消费者诉求25.7万余件,其中咨询20万余件,举报3800余件,投诉5.1万余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244万余元。全省各级消委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7869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754.41万元。

   商品消费投诉占主导

  全年共受理商品消费投诉28226件,同比增长11.8%。商品消费投诉在投诉总量中占比55.2%。从行业结构看,排在前五位的商品消费投诉类别是:日用百货类、通讯器材、家用电器类、交通工具、装修建材类,分别占商品消费投诉总量的20.8%、16.2%、13%、11.5%、6.1%。从各类商品投诉量的同比增幅看,交通工具、食品类增幅较大,增幅分别为39.5%和17.4%。

  服务消费投诉方面,全省工商系统全年共受理投诉22919件,在投诉总量中占比44.8%。从行业结构看,服务消费投诉中排在前五位的是:电信服务、居民服务、互联网服务、修理维护服务、非现场购物,分别占15.6%、11%、10%、9.4%和9.2%。从各类服务投诉量的同比增幅看,文化娱乐服务、修理维护服务增幅较大,分别为28.4%和18.2%。

  据介绍,2015年,四川工商公受理电信服务投诉3000余件,主要问题涉及信号稳定、流量消费、软件使用等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消费不够透明、合同不够公平,对此,四川省工商局已对多家电信运营商进行了行政约谈,并在各运营商设立了投诉受理点,四川省工商局合同处还就电信服务自制合同的规范做出了相应的指导。

   旅游投诉增长1.47倍

  在旅游市场整治方面,投诉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7倍。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秘书长肖向荣,“2015年度全省旅游服务投诉共290件,主要体现在经营者提供虚假商品信息侵害消费者知情权以及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人身安全受到侵害,经营者怠于履行赔偿义务等方面。

  去年11月起,省工商局与省旅游局、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联合实施涉旅不良信息公示制度,通过在四川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旅游经营服务从业者的不良信息,加大对旅游业的信用约束和社会监督力度。工商部门会同旅游、公安等部门,开展了旅游市场秩序、旅游纪念品、不合理低价、合同文本等多个专项整治行动,受理和处理涉旅游投诉举报案件268件。

   家具合同问题突出

  记者从四川省消委会了解到,2015年度,涉及日用商品类投诉共2405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3%,增幅最大。其中家具类投诉共524件,在日用商品类投诉中占21.79%,占比最高。消费者所反映的问题集中表现在经营者未按约定履行承诺以及未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对消费者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未履行告知义务等方面。

   汽车及零部件投诉增长超五成

  根据此前,成都市消协发布的《2015年消费者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显示,汽车及零部件投诉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无独有偶,四川省消委会统计,2015年,全省交通工具类的投诉达到1925件,家用汽车投诉达到了1024件,占比超过了50%,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近17%。

  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消费者对汽车的需要也逐渐提升,成都的汽车保有量在全国就名列前茅。汽车及零部件的消费投诉也随之有所抬头,四川省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副处长刘晓军说:“2015年汽车零部件的投诉是2600多件,同比增长是50%以上,涉及的金额是6612万余元,挽回的经济损失有2469万余元。我们对汽车零部件和内饰商品进行了专项抽检,总共抽检了135个批次的零部件,这个行业的不合格率还是有点高,超过了17%。

  根据了解,针对家用汽车的价格混乱、虚假宣传等问题,四川省工商局和消协等组织将进行重点治理,对经营者涉嫌违法经营的线索将移交行政部门立案查处,适时启动“诉转案”的工作机制。

   网购进入常态化监管

  “双十一”成为网民的购物盛典。去年,指导成立了四川省网商协会,在“双十一”前及时约谈省内主要电商企业,探索开展网络商品抽检工作,对京东、唯品会等网络销售平台线下仓库实施专项检查。目前省内星空购物、京东商城、唯品会等大型网络购物网站商品质量已纳入商品质量常态化监管模式,有效净化了网购市场环境。

  四川工商还紧跟网络消费投诉热点问题,加强对线上线下商品质量的一体化监管,积极开展网络商品质量专项抽检工作,及时公布抽检结果,及时发出与网购相关的消费警示和提示,针对性引导和指导网购消费。

  四川台记者 苏琳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