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行交易团队缩编:从商品外汇到固定收益
杨柳晗
多数欧美大型银行的固定收益、外汇和商品交易业务(FICC)收入在2013年全年以及2014年第一季度出现明显下滑。多数投行正考虑关闭或出售大宗商品、外汇和固定收益业务。与此同时,随着监管趋严,监管成本大大提高也导致各大投行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FICC交易团队。
FICC交易收入大幅下滑
“金融危机后各种新的不断趋严的监管举措,如沃尔克规则和巴塞尔银行业新规等,限制了银行在外汇和固定收益的投机和盈利能力。”一位外资行分析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FICC及股票交易收入占银行投行业务总收入的比例正在逐渐下滑,尤其是与2008年到2010年的顶峰时刻相比,当时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价格都在上涨。
据研究机构Freeman Consulting研究报告,高盛去年的FICC和股票交易收入占其投行业务总营收的72%,低于2010年的82%。摩根士丹利则是占投行业务总营收的70%,远低于2003年时的82%。
在去除股票交易的收入后,FICC在交易营收中所占比重正在大幅萎缩。根据Freeman报告,2007年高盛交易营收总额为228.9亿美元,其中约70%来自FICC;2013年,高盛总计157.2亿美元的交易收入中,仅有50%来自FICC。
就摩根士丹利而言,2006年,FICC在摩根士丹利159亿美元交易收入的比重略超过60%,到了去年仅占101亿美元交易收入的35%。
受美国经济复苏和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摩根大通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19%至52.7亿美元;当季该公司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8%至239亿美元。其中,企业和投资银行业务净利润同比下降24%至20亿美元,而该行传统强项业务——固定收益业务营收同比骤降21%至38亿美元。
此外,尽管高盛投行业务第一季度营收创7年以来最高水平,但该行最核心的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部门营收同比下降11%至28.5亿美元。
巴克莱近日公布的一季度财报也不尽理想。该行一季度调整后的税前利润下降了5%至17亿英镑。其中,投资银行部门一季度收入下跌28%,主要是由于固定收益、货币和商品业务部门收入暴跌41%。
交易团队“缩编”
多数投行开始考虑缩编其FICC团队, 要么出售,要么裁员。
瑞银集团(UBS)正撤出部分固定收益交易;摩根大通正出售实货大宗商品业务;德意志银行则将关闭石油、谷物和工业金属事业;摩根士丹利也于去年12月同意出售其全球石油商品业务。
高盛早在2012年时就出售了其旗下电力公司Cogentrix,下一步还将考虑出售其拥有的仓储业务Metro International metals。此前有消息称,高盛集团已接近达成出售纽约证券交易所[微博]场内做市业务的协议,且出售价格低于当初的收购价格。
巴克莱银行近日在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来的邮件中指出,未来将专注发展四大核心业务,包括个人及企业银行业务、巴克莱信用卡业务、非洲银行和投行业务,并将注重集团平衡发展。
巴克莱还表示,将在2016年之前把投行部门占集团总资产的份额由目前的50%缩减至30%。而投资银行的发展计划将导致核心及非核心业务的员工总数在2016年之前减少约7000人。由于利润缩水,该集团2014年的裁员总数已增至1.4万人。
巴克莱在今年5月初亦宣布将设立巴克莱非核心资产组合,以处理1150亿英镑的风险加权资产,其中包括非标准固定收益、货币及大宗商品业务(FICC)衍生工具, 欧洲零售风险加权资产。
监管层不断加强监管也是国际投行缩编交易团队的重要原因。欧盟去年爆发的伦敦银行间拆借利率(Libor)操纵案对整个利率市场影响颇深,最终欧盟宣布对8家参与操纵金融市场拆借利率的银行处以约17.1亿欧元的罚款,其中包括德意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摩根大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