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女孩的团圆梦跨越1685公里 投入妈妈怀抱

24.01.2014  14:43

  1月23日,农历小年。四川绵阳,安县秀水镇群益村。这是一个有40个留守儿童的村子,年的味道,让孩子们欢快地在村里的广场上追逐嬉戏。惟有11岁的张竹清,咬着下唇,呆呆地望着远方:“我想妈妈。”安县往东南1685公里,是竹清父母打工的地方——广东汕头。

10年 只见过父母6次

  2002年,竹清出生了。2003年,她1岁时,父母便南下打工。虽然不至于“十年生死两茫茫”,但10年里,竹清只见过父母6次,其中1次是地震后妈妈接她到广东待了2个月。记忆里,那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妈妈那温暖的怀抱,让她陌生而又向往。

  广东汕头市澄海区莲下镇,小竹清的父亲张海良和母亲黄义秀正在相距不远的两家工厂里忙活。电话响起,张海良听尽女儿的思念,却是无可奈何:“今年厂里效益不好,收入比较低,家里经济压力大,我们回来一次要4000多块钱,确实承担不起。

  过去几年,夫妇俩几乎是每隔两年才能回一次家乡,每次1个月的相聚之后,便是漫长的等待。每逢佳节,当小竹清看到小伙伴向父母撒娇时,脸颊眉宇间便会浮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淡淡忧伤:“去年爸爸妈妈回来过,今年,他们不会回来了。

留守 让她早熟而懂事

  下午3点,小竹清在家门口与几个小朋友玩。奶奶王朝翠看了她一眼,笑起来:“我孙女会照顾人,又懂事,小朋友都爱跟她一起耍。

  家里来了客人,小竹清和3个小朋友跑回家来,马尾蹦得老高,帮忙拿凳子请客人坐。端上两杯开水后,就静静地守在奶奶身边。奶奶还在滔滔不绝地夸奖自己的小孙女:“早几年她就会自己洗衣服、会煮饭,家里的卫生都是她在打扫。前段时间我生病,因为她爷爷在镇上打零工,家里就全靠她照顾我,端药喂水,忙里忙外,我这个小孙女真的很乖。”奶奶的一切溢美之词,小竹清听在耳里,却没有丝毫欣喜:“家里只有我跟爷爷奶奶,我应该帮忙做事。

  竹清的早熟懂事,在安县秀水二小五年级班主任王俊力那里得到了印证:“大概是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她比一般的娃娃懂事早。很听话,从来不惹事,语文成绩特别好,字也写得好。

  闲话家常时,王朝翠扭头看了孙女一眼,长满皱纹的手轻轻抚在竹清的头顶:“就是可怜得平时都看不到爹妈……”竹清的头慢慢低了下去,再也不出一声。

献一份爱 圆一个梦

  年到了,小竹清的心,却没有年的欢乐。

  除夕夜,当我们在家宴中纵情欢笑时,小竹清和她的父母,她的父母和她的爷爷奶奶之间,只能通过电话,嘘寒问暖之余,或许,他们,都会流下思亲的泪。

  小竹清,只不过是想念妈妈的怀抱,只不过,希望能像同龄的孩子那般,过年时,左手牵着妈妈、右手牵着爸爸、穿一身新衣、吃一碗热腾腾的汤圆。

  4000元,隔断了一个家庭的团圆梦;让一个孩子的童年,远离舐犊情深;承欢父母膝下这样简单的心愿,竟也成为一种奢望。

  亲爱的网友,你或者已为人父母,也必定,为人子女。你可能体会,11岁的小竹清,留守的10年,内心有多少孤独和多少期盼?1685公里,难道,一定要成为她无法跨越的鸿沟?

  如果,您愿意献一份爱,帮小竹清圆一个梦,让她的这个年,成为童年里最快乐的一个年,愿意帮她跨过1685公里,扑入妈妈的怀抱,请拨打热线电话:0816----2233043 (四川在线记者 詹波 吴楚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