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拍处理“第一单”8分钟后短信告知违法者

19.06.2014  19:27

  本报讯 (记者 李丹)6月18日,成都市600套高清球形“全球眼”正式启用,视频抓拍交通违法行为。昨日,记者走进刚刚启用的成都市交管局交通违法视频监控中心,见证了“全球眼”抓拍、采集、处理交通违法行为的全过程。

  设置在成都市交管局的交通违法视频监控中心昨日起正式运行。上午10时许,协警通过回放当天早高峰的违法抓拍视频发现,在二环路南一段与科华北路交叉路口的视频资料中,上午8时许,一辆车牌号为川AT**66的白色宝来车在路口侵走非机动车道右转,属于机动车违反禁止标线的交通违法行为。

  该中心民警张淳说,协警在巡查视频资料时发现该车属交通违法行为后,立即报告同组民警,民警调取这一段视频,截取二到三张照片作为证据录入后台系统。随后,经过车辆信息比对、违法证据审核等环节,民警将违法数据上传到全国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记者注意到,审核后的违法数据上传时间为10点22分,紧接着,后台电脑将违法信息用短信发送到机动车所有人的手机上。张淳拨打宝来车驾驶员袁小姐的电话,她证实:10点30分,收到了交通违法告知短信。也就是说,从交通违法数据审核结束到发送短信,只用了8分钟。这是成都市“全球眼”启动后,抓拍处理的交通违法行为“第一单”,袁小姐将受到罚款100元记3分的处罚。

  张淳介绍,“全球眼”视频采集、处理交通违法行为,需要经过巡查、认定、录入、审核4个步骤。巡查即是手动对视频画面进行回放巡视,发现违法实时抓拍;认定即是确认抓拍的二到三张证据照片违法要素是否完整,“比如说车牌号、违法行为是否清晰”;录入即是根据违法照片,将违法行为录入后台系统,违法证据的审核和传统的“电子眼”审核程序相同,主要是查看违法图片与违法行为是否匹配;审核通过后,最终数据将实时上传至全国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经过4个步骤后,后台电脑将根据机动车登记信息,直接将违法信息推送到手机短信,第一时间告知机动车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