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抓好“四件事”助推四川实现新跨越

31.08.2015  10:22

  八月凉山,艳阳如春,悠扬的月琴与苍凉的山风,唱和着小叶丹与刘伯承彝海结盟的壮丽诗篇。大小凉山彝区群众再迎喜讯:继2014年实施彝区“十项扶贫工程”后,四川又推出7个方面17条具体措施,推进彝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攻坚。 (2015-08-27人民网)

  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在谈到扶贫、生态、转型、三农“四件事”时指出,全面小康的核心要义在富民,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生态文明建设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转方式调结构是我国发展历程必须迈过的坎。农村改革是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起点,也是农村发展繁荣的动力源泉。

  一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对扶贫、生态、转型、三农工作高度重视,要求各地要以此抓手推进四川实现新跨越。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扶贫、生态、转型、三农作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实践课堂,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督促检查,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推动扶贫开发攻坚各项部署落地落实,“四箭齐发”助推四川实现新跨越。

  正是如此,笔者建议要建立和完善扶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转型发展、三农工作长效机制,保证制度扶贫、生态、转型、三农建设体系的完整可行,特别是要时刻注重用制度的措施来规范和推动“四件事”在各地落地落实。具体而言,要扎实抓好“四件事”。

  一是抓好扶贫攻坚。要围绕省委十届六全会提出的精准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的要求和“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以采取更加务实有力举措推进精准扶贫,把大小凉山彝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和高原藏区作为四川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四川瞄准“四大片区”,着力推动区域扶贫攻坚与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推进贫困地区跨越发展,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让贫困地区群众真正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从目前来看,仅两年时间,四川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750万减少到497.65万,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7.7%。

  二是抓好生态建设。要围绕建设美丽四川的目标,加快大力推进四川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 “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和“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的理念,抓住“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机遇,坚守“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资源利用红线”三条红线,把四川的生态环境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产业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用良好的环境影响人、激励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共同建设美丽四川,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蓝天净土绿水青山。

  三是抓好转型升级。众所周知,党的十八大后,四川省委明确提出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在奔向全面小康的路上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局面。下一步,全省各地要围绕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省各地既要转变发展观念,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坚决淘汰对落后产能,重点发展高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让主动转方式调结构,坚定走转型发展之路,努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四是抓好三农改革。作为全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四川“敢为天下先”的探索从未止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四川特点的农村改革新路。而在新一轮农村改革中,四川省委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攻方向是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正是如此,全省各地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确权颁证,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加快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加快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把四川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让一幅幅“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画卷在蜀州大地徐徐展开。

  毫无疑问,“四件事”事关四川跨越发展,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对四川跨越发展寄予厚望,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的大力度扎实抓好扶贫、生态、转型、三农这“四件事”,助推四川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