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法治建设痛点开“药方”

21.03.2016  17:38
  四川依法治省2016年度报告在京发布,法治蓝皮书第二年亮相——   从选题、调研到成稿再到定稿,历时大半年,前后历经3次细致筛选、3次全面修改   将省直有关部门和部分市(州)纳入课题组,动员各方力量深入调研,保证调查的普遍性、真实性、地方探索性   报告内容在总结法治建设经验的同时,重点在于发现问题,寻求破解之道   3月18日,中国法治发展与展望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当天,《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16)》《地方法治蓝皮书·中国地方法治发展报告(2016)》《四川法治蓝皮书·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2016)》(以下简称《年度报告》)等三部2015年法治国情调研报告发布。《年度报告》如何诞生?有何特点?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第三方参与 更加客观真实   去年,四川发布了全国首部区域法治蓝皮书。今年再一次总结经验推出的四川法治蓝皮书,以期全面反映我省法治建设进程,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探寻推进四川依法治省的新路径、新方法。   《年度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推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天宗告诉记者,选择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作为编著方,一方面是因为该所在法学研究领域具有较深资历,多位研究员经常参与各种法治调研,具有丰富的理论功底;另一方面,通过第三方的积极参与,能更加客观真实反映四川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既总结经验又发现问题,寻求破解之道。《年度报告》工作室将省直有关部门和部分市(州)纳入课题组成员,动员各方力量进行深入调研,既保证了调查的普遍性、真实性,又保证了调研成果的地方探索性。“从选题、调研到成稿再到定稿,经历了大半年的时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年度报告》主编田禾告诉记者,前后历经3次细致筛选、3次全面修改,《年度报告》才尘埃落定。“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四川推进法治建设实实在在的努力。”发布会现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为四川法治建设点赞。“如果没有基层的实践,法治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四川在实践中总结,又通过总结推动实践,这种集各方智慧共同推进法治建设的做法值得称赞。”中央电视台记者吴闯说。   注重问题导向 梳理痛点“处方”   《年度报告》已是第二年发布,这次有哪些创新?“今年从选题到内容的编写更加专业化,用事实说话、数据说话,对四川法治建设的大量案例进行详实调研。”田禾说。   翻开370多页的《年度报告》,内容分为总报告和专题研究、区域法治、民族法治、司法改革等五部分,从人大制度、法治政府、社会法治、民族法治等方面全面总结了四川法治探索的成效。   其中,由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编写的总报告《四川省2015年法治发展现状与前瞻》,概括了2015年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快建设法治四川的总体情况。“我们组成8人课题组,专门对依法治省8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查研究,采用了实地调查、调阅资料、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总报告课题组负责人透露,总结经验的同时也没有忽略问题,在总报告最后一部分,对四川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前瞻意见。   比如,在推进社会法制长效机制方面,总结了三个主要问题:个别地方社会法治工作不够深入,动真碰硬的督查推动落实做得不够;少数地方还没有把法治作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对此开出“药方”:着眼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加快构建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治理结构、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现代治理能力;依法解决社会治理突出问题,针对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难点问题,完善问题发现机制和预警应急预案,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治台账。   (本报北京3月18日电)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