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03.11.2015  11:17

——丹东保护和开发珍贵畜禽品种纪实

  本报记者刘晓晨

  辽宁省丹东市具有优良的畜禽品种资源,辽宁黑猪、沿江牛、辽宁绒山羊、中华蜜蜂及大骨鸡,这些都出现在辽宁省第一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近日,记者走进丹东,目睹其中一些珍贵畜禽品种的风采。

  辽丹黑猪:拓展资源效益高

  “来到我们丹东,就一定要来看看我们的辽丹黑猪。”丹东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胡成波说。

  记者来到位于该市同兴镇变电村的种畜场。走进种畜场,没有闻到养殖场常有的难闻气味。在展示区里,记者看到小猪追逐嬉戏,体质结实。“这就是辽丹黑猪?”种畜场副场长徐广鹤说:“不全是,还有一部分是辽宁黑猪。我们场现在主要就这两个品种。

  “辽宁黑猪和辽丹黑猪有什么区别啊?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省畜科院、省推广站、丹东市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展了辽宁黑猪的选育工作。经12年选育,上世纪80年代初平均产仔数达到13.64头、日增重达502克,1985年通过了国内著名养猪专家的鉴定,正式命名为‘辽宁黑猪’。

  胡成波介绍,“为了把这一珍贵品种充分保护和利用好,满足人们对优质、安全、高端猪肉的需求,我们在保种选育、扩大种群数量、提高质量的基础上,从1998年开始采取导入杜洛克血液、横交固定、继代选育、同质选配、个体性能测定、综合指数选择、标记辅助选择等新技术,历时17年成功培育出瘦肉型专门化母本新品种——辽丹黑猪。

  徐广鹤补充说:“辽丹黑猪既保持了辽宁黑猪繁殖性能好、耐粗饲、抗病性强、适应性强、肉质好的优点,又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理想的瘦肉率。2009年在丹东召开的全国地方猪保护组协作会议上,与会专家对我场的“辽丹黑猪”肉质进行现场测定,测定结果是基本达到优质肉标准。辽丹黑猪的培育,拓展了我国猪种的种质资源,实现了辽宁黑猪种质资源的新创造,为我国地方猪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保种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目前,全省已建立特色养殖基地13个,年饲养出栏辽宁黑猪、辽丹黑猪特色肉猪50000多头。胡成波表示,力争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辽宁特色黑猪肉和优质猪肉专卖连锁店100家以上,年出栏黑猪特色品牌肉猪30万头,实现产值10亿元。

  中华蜂:定居宽甸贡献大

  “接下来,我们去看看丹东市另一特色产业——宽甸中华蜂。”宽甸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站长张立元说。

  宽甸县地处长白山余脉,森林覆盖率达76.6%,蜜粉源植物140余种,县域内流蜜期长达7个月(4月~10月),具有得天独厚的中华蜂产业发展优势。目前,宽甸养殖中华蜜蜂数量有2万群,养殖户达1000多户。“在我们县养殖中华蜂的势头很强,养殖数量还在大幅增加,养殖中华蜜蜂是宽甸重点发展的产业。”张立元说。

  记者来到位于该县杨木川镇大榆树村养殖户于化清的养殖场。在一处小山坡上,一个个方形、黑褐色的蜂箱有序排列着,耳边是一片嗡嗡的蜂鸣声。于化清告诉记者:“这里全部都是中华蜂,养殖数量有400群,每年可以收入一百多万元。”说到这里于化清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记者了解到,中华蜜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独有的宝贵蜂种,过去,在宽甸家家户户都养。丹东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站长周明君说:“饲养中华蜂采取的不是哪有蜜源到哪里去的‘游击战’,它们是‘定居’的。槐花、椴花、胡枝子是中华蜂最主要的蜜源,这种野生花蜜,市场价格是其他蜂蜜的一倍。

  “不占田、不争地,不与农民争劳力。”这一句顺口溜总结出养蜂业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养蜂不仅不污染环境,还可以为农作物授粉,使其产量大幅增加,品质得到显著改善。“有经济效益又环保的产业,要属养蜂业。现在我们每年养蜂的利润可达2亿元。”张立元解释,“除此之外,还充分发挥养蜂合作社和养蜂协会的作用,在促进养殖户之间技术交流的同时,建立“产供销一体化,农工贸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链条。与此同时,全县每年投入资金,用于中华蜂保种、蜂农技术培训、蜂产品加工企业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推动了中华蜂产业的健康发展。”

  大骨鸡:品种好销路难

  “宽甸还有另外一个畜禽品种就是大骨鸡。”张立元介绍,“大骨鸡是一种肉蛋兼用型的地方鸡种,因为好斗,所以只能散养,不可圈养。

  成年的大骨鸡体躯高大,体重最大可达6.5公斤。其饲养周期比较长,在一般的饲养标准下,最少需要4个半月体重才能达到6斤左右。正因为大骨鸡生长周期长,而且以五谷杂粮等为食,所以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记者在该县南甸子镇肖家堡村一个养殖场里看到,绿树丛中溜达着好多“红彤彤”的鸡。养殖户肖井武说,这就是正宗大骨鸡,营养好、价格贵。肖井武抓起一只母鸡,记者仔细观察,体型大,胸深宽广,背宽而长,腿高粗壮,腹部丰满,耳叶、肉垂呈红色,嗓、胚、趾均呈黄色。而公鸡羽毛棕红色,尾羽黑色并带绿色光泽,单冠直立;母鸡多呈麻黄色,头颈粗壮,单冠冠齿较小,从头到脚逐次见红。

  张立元告诉记者:“肖井武的养殖场,目前养殖数量有1000多只,一年就养一次。但是收入却不是很理想,只有3万多元。

  “品种正宗,养殖环境好,口感好,营养价值又高,为什么收入不是很好呢?

  “主要是不好买,养殖大骨鸡的成本为每只60元,收入好坏主要看一只能卖多少钱。现在销售主要靠鸡贩子,没有形成规模,所以赚得不多。”张立元继续说,“此外,也和饮食习惯有关系。宽甸是一个满族自治县,饮食主要以牛羊肉为主,大骨鸡,主要是外销。本地一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卖得比较好。

  胡成波告诉记者:“大骨鸡养得好是基础,但是销售渠道更为重要。这样单独的销售,肯定是不行的。一定要形成产业链,要有品牌。”肖井武补充道:“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现在不敢扩大规模,一年就出栏一次。

  “有没有想过换别的品种养?”“现在还没有这个想法,大骨鸡这个品种好,口感也好,现在不怎么赚钱,但是大家吃得放心。”肖井武看着散养的大骨鸡欣慰地说。

  胡成波表示,重视畜禽品种的保护和开发是很有必要的,不能等到地方品种濒临灭绝的时候再保种,要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