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2.01.2014  10:50

     

本报制图/卢浩

雅安:聚力抓重建 下水破难题

本报讯 (记者游飞)2013年12月25日,国道108线雅安至荥经段、国道318线雅安至二郎山隧道段重建工程同时动工,芦天宝飞地园区多项基础设施项目稳步推进。贯彻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雅安市将着力“提振精气神、聚力抓重建、下水破难题”,按照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把产业发展与群众长远生计、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抓紧产业重建专项规划实施。

工业将以加快产业灾后重建为抓手,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辐射,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和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按照“调结构,稳增长,促消费,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重点加快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家装建材市场、再生资源市场、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等项目推进。

雅安市还将以科学重建、跨越发展为指引,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将新村建设与农村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着力推进以生态村落为特色的现代新村建设;坚持产村相融,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培育壮大富民增收产业支撑;努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努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阿坝:加快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

  本报讯(记者松涛)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阿坝州立足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优良、生态资源富集的特点,突出发展绿色循环工业、有机农业、文化生态旅游业、清洁能源和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

  按照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关规定,阿坝州属于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是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这个定位,阿坝州把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作为全州经济发展的基本取向,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四川生态经济增长极。

  阿坝明确发展生态经济的基本路径——

  突出绿色循环导向,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凸显“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特征,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工业体系”。

  突出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现代林业和现代草原畜牧业,着力培育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突出旅游支柱地位,加快文化生态旅游发展。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推动旅游业由单一型观光旅游向复合型文化旅游发展。

  突出新能源取向,建设清洁能源生产体系。立足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开发,保护生态环境。

  突出地域特色,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甘孜:打造别具一格的生态经济

  本报讯 (记者陈建兵)2013年12月25日,甘孜州组织学习贯彻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奋力推进“底部突围”,按照“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强力打造别具一格的生态经济,加快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

  甘孜州提出,以举全州之力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为总揽,以全域旅游统筹开放合作和优势资源开发,强基础、壮产业、重民生、保稳定,促进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方面,加快推进川西藏区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抓好森林、草地、耕地和湿地建设保护,推进节能减排,确保环境质量持续优良,保持生态高地本色,守住生态红线。另一方面,积极打造别具一格的生态经济。强力改善基础设施,推进交通三年集中攻坚大决战,推进实施“电力天路”和川藏联网工程。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强力统筹旅游全域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三化联动”。优先发展旅游,有序发展能源和矿产业,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特色文化产业、特色中藏医药产业。

  甘孜州将强力推动发展成果共享,切实推进教育、医疗、就业、扶贫等社会事业建设。巩固和深化群众工作全覆盖活动,使活动实现“全方位、全天候”运转,并结合2014年开始的法治甘孜年建设,奋力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