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民生改善扶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六论牢牢把握六个基本判断

28.04.2014  12:48
□本报评论员     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是一项重要历史使命。责任如山,时间催人,全省各地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的分析判断上来,必须把民生改善和扶贫攻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扎实实打好民生“组合拳”,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小康的核心要义在富民。我省人均GDP、人均收入等都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还有很多特殊困难群体,加大了民生工作的难度。与全国相比,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困难更多、任务更重。全省上下要进一步深化对全面小康的认识,即“全面小康”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全面小康”重视总量更重视人均,重视平均数更重视大多数,最终目的是让绝大多数城乡家庭和群众实际生活水平有显著提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立足省情实际,对症施策。一方面,要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通过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全省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构建起基本的民生保障 “安全网”。以发展作牵引,用保障来“托底”,全面小康才可期。     把民生改善和扶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从深层次讲,无论改革也好、发展也罢,本身都不是目的,“蛋糕”做大了,还有一个把“蛋糕”分好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的问题。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民生理念,坚持从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入手,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实施重点民生工程,改革收入分配体制,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守住保基本的底线。     把民生改善和扶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必须锁定重点、难点地区,切实把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对我省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四大片区”扶贫任务十分繁重,如果现在不发力,不采取特殊措施,这些贫困地区实现全面小康就可能落空。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实施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和“四大片区”扶贫规划,重点抓好纳入规划发展项目的实施。当前,要着力改进贫困地区考核机制,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要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完善和落实对口定点扶贫机制,把扶贫资金项目整合起来,真正用到最贫困的村、最困难的户以及贫困群众最紧迫最急需的事情上。做好扶贫工作还必须注重一个“实”字,扶贫规划要实、工作要实、成效要实,不能只看数字,更要看实际效果。要把扶贫攻坚的成效体现在群众真真切切的生活改善上,体现在贫困地区旧貌换新颜上。     总之,我们要始终扭住民生不放松、抓好扶贫不松劲,同心协力、尽力而为,带领全省各族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推进四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