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大培训助推精准脱贫

24.03.2017  23:19

  2015年下半年以来,我省各地聚焦贫困县、贫困村,狠抓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大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素质,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目标明确,持续推进

  我省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程等,在全省贫困地区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为贫困地区培养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精准脱贫。省农业厅印发了《培育新型农民助推精准脱贫行动方案》、《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助推精准脱贫行动方案》,对全省到2020年培训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按照《方案》要求,全省重点对贫困村两委会主要负责人、驻村农技人员和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全覆盖培训,按照贫困村产业发展需求,对依靠农业产业脱贫的贫困人口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展新型农民培训。

   二、选准对象,分类培训

  全覆盖轮训驻村农技员,将他们培养成开展农业产业扶贫技术培训的重要师资力量;全覆盖培训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将他们培养成一支不离开贫困村的集组织管理、政策宣传、技术指导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扶贫专业队伍;全覆盖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将他们培养成深入基层、走村入户、服务脱贫攻坚一线的中坚力量;全覆盖培训贫困户,教会每户1-2项实用技术,培养明白人。

  按照农时生产季节,抓住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春季科技大培训、秋冬大培训等,组织送技术、送服务下乡。截止2016年底,全省培训驻村农技人员32085人次,培训贫困村两委会负责人23576人次,培训贫困户333.7万人次,培训新型农民94726人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31223人,印发扶贫培训教材近10万册,发放技术资料419.98万份。

   三、整合力量,协调联动

  各级农、科、教部门相互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培训。全省广泛动员农业科研、教学、推广部门各方力量,跨区域组建1875个农技专家服务团,巡回指导服务,9095名农技专家下沉在脱贫一线,按照“基层点菜、专家上门”菜单式服务模式,通过开展各类产业技术帮扶、指导、咨询和培训,协同推进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大培训。

  省农业厅在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中遴选一大批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建立全省培训师资库,培训教师中既有理论水平高、专业造诣深的专家、教授,又有生产经验丰富的驻村农技人员、土专家、田秀才,满足各级各类培训对不同师资的需求。

   四、创新机制,强化督查

  通过集中培训班、院坝交流会、示范现场、巡回观摩、农民夜校、田间学校、一对一指导等方式,手把手开展技术培训,将领导和专家请进一线培训课堂,在省农业厅针对全省“四大片区”贫困村两委会负责人举办的每期省级示范培训班,都有省农业厅、省移民扶贫局、四川农大和四川省农科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就扶贫方针政策、农业产业发展等内容授课,受到参训人员的欢迎;省级单位专家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川岗位专家、综合实验站站长、四川创新团队专家,采取对口联系与按需求“菜单式”对接方式,参与专家服务团的培训,市(州)专家服务团实行专家重点包县(市、区),县(市、区)专家服务团实行重点包乡镇,常年巡回开展培训与指导。

  根据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实际需求,省农业厅组织专家编写了《四川省农业产业扶贫技术培训教材》、《农业政策与法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专业知识(种植业类)》、《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专业知识(畜牧水产类)》等扶贫培训教材。各地根据培训需求,除使用省级统编培训教材外,还积极鼓励授课专家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特点,编写独具特色的教案进行授课。

  建立完善培训督查机制,通过查阅档案资料、举行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深入农户调查等方式,重点督查培训制度的建立、培训方案、培训师资、培训教材等各个教学环节。同时注重收集贫困群众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效果、培训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将督促检查结果反馈给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采取行之有效措施,搞好下一步的培训工作,确保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