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型人才备受重视 高考制度即将转变

10.04.2014  22:11

  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10日消息 近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将要推出两种高考模式。第一种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另一种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那么,以后的高考将不再是只挤独木桥的学术型人才的考试。提出这样的政策后,家长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响呢?相关人士又有怎样的看法呢?而如今的求职市场上,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是否缺口很大?

  据了解,教育部提出的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两者是分开考试。其中,技术技能型有三种人,第一类是工程师,第二类是高级技工,第三类是高素质劳动者。对于以后分为两种形式的高考,不少家长极力赞成,他们认为这样一来在减轻孩子学业负担的同时,还能开发孩子其它方面的潜能。

  家长们说到:我觉得两者兼顾最好,他既在综合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另外在学术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树。一个是他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市场社会发展的需要,我觉得这种考试只一种能真正选择出人才的考试方式。我觉得国家出这个政策还是很好的,产业升级需要更多技术性人才,也更符合现在就业的需求。但在后期的发展上应该加强,可能孩子到了后期的瓶颈期会有更高的要求,我还是比较赞同。这个是国际发展的一个趋势,根据娃娃的个性,智能的不同,更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他们也减轻了很多负担。

  寒窗苦读十几年。这十几年里,除了规定的课本内容,孩子根本就不可能学到其它的知识,更不要谈去培养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少学生说到好像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考试而考试,没有选择的余地。

  在此,成都市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杨世明也大力赞成此政策的提出,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说到了几点有利之处。

  实际上他在解放学校,解放老师,也就解放了学生。在承认并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第二点我们觉得对全社会对学校人才观的重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就为高初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高初中教育的优质化特色化引来了活水。第三高考的变革将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生态,我们常说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得到真知,这是教育一直在追求的。所以这种改革就让学校和老师有了底气也有了勇气,让学生去做,这恰恰就为我们教育改革所倡导的方向,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杨校长也提到,政策后期的执行和监管也相当重要,倘若是执行不当的话,就有可能造成学生的惰性思想,对课本知识的疏忽。

  当然高考的改革要取得成功有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不会产生走样,比如说会不会产生在初中和高中毕业阶段的学生分流现象。第二,如果说学校和教师在教育中管理或教育不到位,有可能产生学生我是技术性人才而放弃了对文化学习的重视和努力。

  所以,政策要成功实施,还需要后期的大力监管和不断改进。但这已经是中国多年来教育制度的一次重大改变。说到改变,为什么会改变以往的高考制度,这当然与如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息息相关。

  都知道每年大学生就业难,而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要量在不断增加,对肚子里只有课本知识而没有实践经验或者一技之长的学生的需求量则越来越小。这一点,记者向成都宇辉人力资源市场,市场部经理周玉红作了求证。周经理说到:目前是这个情况,从我们周一的技工专场来看,我们的企业朋友很多是冲着这场招聘会来的,他们对技术性的人才比大学生本科生的要求是更强烈的,学历的话可能只是一个门槛,但是更多的企业更看重实战型的 技术类的人才。

  本科生不缺,技工却很缺,这是当前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周经理说到这跟技术型人才在入职后能很快上手有关:现在很多企业希望招聘的人能够马上上岗,一些技术类人才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了相关的职位,职业素养就有一定的相关的培养,所以说这些人上手更快一些,企业会比较喜欢一些,薪酬待遇的话也比较稳定。

  另外,记者日前从成都市人社局还了解到,为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成都要求企业在与技工院校毕业生协商初次就业待遇水平时,对取得技师(或预备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可按不低于大学本科毕业生待遇水平确定。

  但记者从人才市场了解到,其实有技术类职业资格证书的熟练工,根据市场平均薪酬来看,薪酬并不低于一般的大学生。记者从周玉红口中了解到,比如一般大学生出来的薪酬是3000到4000元一个月,一个熟练的焊工薪酬则可达到8000元一个月。足以看出市场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四川台记者唐甜报道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四川电台新闻频率: FM:98.1 FM: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