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批试点央企改革方案通过

16.10.2014  12:15
核心提示:“国资国企改革涉及到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牵涉各方面利益,中央层面顶层改革方案最终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敲定。”李锦称。       “自7月份启动‘四项改革’以来,纳入试点的央企陆续向委里提交了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委里的4个专项小组分别进行了研究讨论,最近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进行了讨论,方案基本通过了。”10月14日,国资委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称。     当天,记者向国资委[微博]核实相关情况,得到的回复是,“并未授权向媒体公布更多改革细节”,试点央企则“希望媒体再等等”。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过去几个月,多家试点央企已按照国资委要求制定试点方案并向国资委报批。     据一央企人士称,试点方案会在近期对外正式公布。但另一位国资委官员则表示,试点具体实施方案即使审核通过了也可能不会向媒体发布,这次国资委会低调行事。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官方的确认。     但不管怎样,第一批试点的央企改革方案获国资委审议通过,意味着相关改革措施将进入到实际操作阶段。而且从公开的信息也能看出,国资改革的方案已经明确,有些试点央企已经开始着手改革工作。有国资专家预计,方案今年年底前有望正式对外发布。     方案获审议     时隔3个月,央企国资改革终于有了新进展。     9月29日,国资委主任张毅主持的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审议了有关改革试点方案,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     “有关改革试点指的是‘四项改革’试点,方案经国资委审议已基本通过,马上将进入实操阶段。”国资委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对本报记者说。     国资委于7月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将6家央企纳入开展“四项改革”的首批试点。其中,中国医药(14.54, -0.14, -0.95%)、中国建材入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中粮、国开投入围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中国节能环保、中国建材、新兴际华和中国医药4家集团入围中央企业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表示,“四项改革”会因企制宜,一企一策。     10月14日,本报记者向国资委外宣部门求证上述情况时,相关官员表示,并未授权向媒体公布更多改革细节。至于何时会正式发布“四项改革”的具体方案及改革的时间表,该官员也未向记者透露。     那么,最近审议的试点方案,是6家央企的整体方案,还是个别央企的单独方案?上述国资委不愿具名的官员称,这6家央企在过去一个月里已陆续向国资委提交了改革方案。     记者致电纳入改革试点的央企询问进展情况。中国医药集团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尽管听说“审议”之事,但至今并未收到需要公布的相关文件通知。国投相关负责人表示,“并不了解情况。”     而中国建材集团和中粮集团此前均曾表示,目前正在按照国资委要求制定试点方案,但需要等国资委审核批准后才能具体实施。     “估计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会在近期对外正式公布,具体时间国资委不会统一安排,由试点企业自主选择。”一参与试点央企内部人士称。     改革思路     尽管国资委和试点央企并未透露方案的实施细节,但从相关企业领导人的表态中也能看出改革的思路。     日前,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表示,下一步,中国建材将按照国资委部署,在各个不同业务板块选定具体实施单位,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他以二级公司中国建材股份为例,阐述了改革的三个层面。     “首先,股份公司层面,优化股权结构,建设规范的混合所有制型上市公司;其次,所属业务平台层面,积极引入社会投资机构,实现所有者真正到位;第三,生产经营企业层面,发展股东型管理层持股,形成3-5家员工持股公司。”宋志平说。     具体措施则包括,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引入管理层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开展员工持股,探索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有效监管,探索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中国医药集团也提出,未来要推动集团内没有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全资子企业尽快改革。     而作为试点企业的新兴际华集团(5.26, -0.06, -1.13%),在目前的四个业务板块中,80%的资产和80%的人员在两家上市公司,37%的三级企业进入了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关键不是在‘混’,而是在’合’上,要发挥国资的优势,也要发挥民资的优势,通过两个优势的叠加,通过这个也使大家的优势在协同创新、改革等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新兴际华集团董事长刘明忠说。     国投系的改革已有实质进展。公告显示,国投中鲁(15.15, -0.40, -2.57%)通过非公开发行引入江苏环亚全体股东,即张惊涛、国药基金、国投创新基金、徐放、福弘投资、俊升投资、沈建平、圣众投资。     国投中鲁表示,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充分利用国投公司下属国投协力发展并购基金的资金优势及资本运作优势,受让国投公司持有上市公司股权和拟出售资产,本次利用并购基金参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是带动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有益尝试。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与所出资企业更加强调以资本为纽带的投资与被投资的关系,更加突出市场化的改革措施和管理手段。”国投内部人士称。     顶层需设计     但在制定改革方案的过程中,没有可以依据的原则和范围,也让不少企业摸不到头脑。     对试点需要解决的政策性问题,国资委仅在公开场合提出几个原则方向:从有利于改革的角度研究解决,在不越法律法规“红线”、不碰国有资产流失“底线”的前提下,多开“绿灯”、少踩刹车。     此外,国资委给试点企业最大的政策就是结合简政放权,对取消或下放的审批事项,率先在试点企业落实到位。     更关键的是,国资委会下放哪些权力?混合所有制边界在哪里?去行政化如何进行?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如何操作?混合所有制的具体领域、比例和结构尚未明确,如何与民营企业、PE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混合?“的确,在推进国资改革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还不够明确。”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       在李锦看来,在顶层设计方案出台之前,目前的国资改革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需要通过试点实践可以加快推进改革的进程,而对于一些重大敏感问题还是有待于顶层设计最终解决。     湖南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肖毅敏认为,现在拿出系统的顶层设计方案是不现实的,目前改革大的框架已经确定就可以了,具体问题只有通过改革试点来进一步明确,改革本身就是具有尝试性的。     国资委官员也表示,将会从试点中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以指导全国相关改革的可操作办法和制度性安排,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文件,具备条件的及早出台。     第一批试点的央企改革方案获国资委审议通过,不仅意味着相关改革措施将进入到实际操作阶段,更重要的是,这为顶层设计提供实践依据,有利于促进顶层设计方案政策制定。     “国资国企改革涉及到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牵涉各方面利益,中央层面顶层改革方案最终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敲定。”李锦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