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授牌仪式隆重举行

24.06.2015  17:11
首批“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授牌仪式隆重举行 -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首批“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授牌仪式隆重举行 -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来源: www.scskl.cn

 

6月19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授牌大会在成都京川宾馆隆重举行。会上,省社科联公布了首批省级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2015-2017年)和后备团队建设名单。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英,副书记、副主席罗仲平,规划评奖办主任黄兵和副主任赵静出席会议并为团队授牌。全省19所高等院校和25个团队带头人参加了授牌仪式。

我省实施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计划的宗旨在于大力推进四川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培育和支持一批我省优秀的社会科学研究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提升我省社会科学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动我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今年4月团队申报工作启动以来,省社科联共受理23个单位66个团队的申报,经过学校推荐、资格审查、现场答辩、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确立了首批20个省级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和5个后备团队。

会上,赵英书记从三个方面对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  充分认识新常态下建设研究团队对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思想武器,发挥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了“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围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谱写四川新篇章,省委也提出了推进“两个跨越”的战略部署,东明书记、尹力副书记都对思想理论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新的时代、新的形势、新的发展为哲学社会科学提出新的时代课题,有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去研究、去探索、去回答。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科工作者仅凭以往的孤军奋战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研究团队就突显出其重要意义。第一,研究团队建设能有效提升学科水平,支撑学科发展。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已使得传统意义上社科工作者的个人奋斗无法适应科研工作的要求,科研人员之间需要合作,而科研团队的建设可以形成各方资源的有效合聚,共同完成重大或重点项目的科研攻关,产生具有显示度的、前瞻性的研究成果。第二,研究团队建设能更好的促进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的产生。社会科学的研究,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都具有创新性的特点,这就要求社科工作者必须具有创新思维,而研究团队正好可以提供相互交流信息、切磋思想、阐述见解的渠道,容易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创新与成果。第三,研究团队所创造的氛围可以促使社科工作者自身更快速健康地成长。如果不参与团队工作,个人的认识往往具有局限性,在学术探究、追求真理的认识过程中,研究团队建设能使大家在平等、民主、自由、活跃的学术氛围中,对学术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融化组合,进而去寻找和推敲真理,从而有力地推进社科研究的发展。

我省高水平团队着力于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强调学科发展、人才辈出、成果涌现,重中之重是要发挥好研究团队的能量聚集效应和带动促进作用。省社科联从2015年起,实施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工作,计划用3-5年的时间在全省建设30-40个高水平团队。今年首批团队的建设工作在省属普通高等学校进行试点,试点期满后将在全省推进。今天授牌的高水平团队是省首批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各团队的带头人是经过层层选拔的来自各个学科和各单位的省内领军人物,对后续高水平团队建设具有探索和示范效应。首批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带头人,要从我省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两个跨越”全局高度认识设立高水平团队的重要意义,增强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思考,潜心谋划和推进高水平团队的建设。

  二、充分发挥高水平团队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当好社科研究领跑者

  高水平团队是由优秀科研人才组成的社科研究共同体,是我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是优秀科研人才孵化、成长的平台,更是全省社科研究的标杆和旗帜,因此,要切实发挥好示范和引领作用,努力当好有使命感的社科研究领跑者。

第一,明确科研主攻方向,努力贡献高水平研究成果。高水平团队的第一要务为有一个核心的学术思想,一个团队的核心学术思想,是这个团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所有工作的依据,也是指向。团队要进一步凝练核心学术思想,在基础理论研究或重大应用对策研究上有创新,在重点学科建设上有突破。通过建设,团队具备承担国家、省部级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的能力,能够进入国家级的优秀团队,能够产出一批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第二,探索社科研究新机制新模式,全面提升社会科学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社会科学研究是探索真理、发现规律的复杂认知过程,要增强社科研究问题意识,重视社科研究方法,创新社科研究范式。要把提高社科研究质量作为高水平团队建设发展的核心任务,努力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丰富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增强个人研究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提升宏观战略性研究和解决当下问题的战术性研究水平,加强对外交流,推进与省内外相关机构合作,协同攻关,多元互动,努力形成跨部门、跨地区的社科研究合作机制,为四川探索一条以社科研究促进社科发展的新道路。要增强创造、推广学术精品的意识,探索优秀社科研究成果转化机制,不断扩大我省社科研究的影响力。

第三,加强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优秀社科研究骨干队伍。要精心遴选一批责任心和进取心强的科研骨干进入研究团队。要制订研究团队成员培养方案,帮助、指导团队成员提高社科研究水平。要创新科研管理制度,树立科学的评价导向,把做人与治学统一起来,把学术追求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树立优良学风,努力创造学术精品,使研究团队成为我省高水平社科研究专家的发源地、社科研究骨干的集聚地和未来社科研究骨干的孵化地。经过几年培育,团队能够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建立和完善高水平团队管理制度,为培育优秀研究团队创造良好条件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高水平团队实行省社科联规划办和建设单位两级管理。在建设期内,省社科联统筹和领导高水平团队建设和管理工作,由社科规划办具体负责实施高水平团队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检查;建设单位要担负起日常管理责任,掌握高水平团队的工作状态,协助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第二,加大扶持力度。高水平团队建设期三年,资助经费为20万元,建设单位需按不低于1:2比例配套经费。资助经费主要用于: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和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开展专题科研活动;必要的田野调查、数据采集与分析;学术论文发表及研究成果出版费用等。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管理资助经费,并根据成果产出情况等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

第三,加强考核与评价。高水平团队建设是一项长期计划,为促进团队的建设和发展,省社科联对高水平团队进行动态管理,实行末位淘汰。每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由省社科联负责组织专家,采取适当方式对高水平团队的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对考核合格的团队将继续给予新一轮的支持;对考核不合格的团队将予以撤销;对成效显著的团队给予适当奖励。各建设单位应对高水平团队成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出国进修、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予以支持,鼓励积极探索和创新运行机制。

 

文章来源:规划办 网站编辑:周宅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