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绣好“精准扶贫”这朵花——四川代表团热议脱贫攻坚

17.03.2017  21:33

   3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要继续选派好驻村干部,整合涉农资金,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会场内外引起热烈反响。

  “我们‘天梯村’离人民大会堂有2000公里,总书记的话一下子就说到了我心里。以‘绣花’的功夫做好精准扶贫,回去我们一定要把这朵‘花’绣好,让总书记放心!”与习近平总书记一起共商国是,来自“天梯上的村庄”的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汉源县永利乡古路村支部书记骆云莲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更加坚定了把村里发展核桃产业做大的决心。

  骆云莲说,脱贫工作一要靠党的好政策,二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脱贫攻坚越到后面越难,就是要有那股迎难而上的“精气神”。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绣花”,我理解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能把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贫困户落下;二是脱贫攻坚工作要因地制宜。

  “总书记的嘱托让我既受鼓舞,又深感责任沉甸甸的。”全国人大代表、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林书成说,“做好精准扶贫意味着我们要进一步把工作做得细而又细、实而又实。群众利益无小事,每一分钱、每个项目,都是天大的事。

  林书成感慨。“总书记面对面地告诉我们,当前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林书成说,“下一番‘绣花’功夫”是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他理解,这是因为脱贫工作中每一件细微的事对一户贫困户来讲都是天大的事,关系到群众能不能过得好。“怎样算下了‘绣花’的功夫,每个扶贫干部都要回答。我们要高质量地脱贫,高质量地摘帽,让老百姓有获得感,让老百姓认可,完成好脱贫攻坚任务。

  凉山州是我省脱贫攻坚主战场,林书成表示,一定会把总书记对凉山人民的关怀和祝福带回去,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咐,把干部放到贫困地区去历练,把凉山的脱贫攻坚工作抓实抓好!

 

 

全国人大代表王安兰认真审议工作报告

 

  全国人大代表、阿坝州茂县东兴乡新纪元电冶有限公司员工王安兰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比喻非常贴切,“扶贫就像做羌红,一针一线绣得精准才绣得出色。” 这次来北京,王安兰带来了改善农村村组道路的建议。总书记的讲话,让她有了更多思考。

  与习近平总书记同坐一排议国是的全国人大代表、甘孜州九龙县烟袋乡毛菇厂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富说,自己尤其关注习近平总书记讲脱贫。今年中央确定了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的目标,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将增长30%以上。“总书记最牵挂困难群众,也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张国富与众多代表交流时说:“总书记不断使用‘扎扎实实’这个词,是要帮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这让大家很感动。我们要把总书记的重托和期望化作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强大动力,绣出精美艳丽、活色生香的花朵,不断书写脱贫攻坚前进路上的新答卷。

 

  走出“贫穷--破坏生态--更贫穷”的怪圈

 

  “4年间,四川已经摘掉了478万顶‘穷帽’。”代表们心里装着一本明白账。去年我省脱贫攻坚首战告捷,5个贫困县摘帽、2437个贫困村退出,减贫107.8万人,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减少到272万。

  “‘绣花’功绝非“取巧活”,重在务实,久久为功、绵绵用力。脱贫攻坚是我省今年的头等大事,我们要加大生态扶贫支持力度,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林书成的观点与全国人大代表、巴中市商务局局长郭红梅的看法不谋而合。

 

 

全国人大代表郭红梅在小组审议时发言

 

  “绣花”二字,既语重心长,又意味深长,我们要深刻领会、努力践行。“就像建设社会主义要有中国特色一样,脱贫攻坚也要有中国特色。”郭红梅认为,我国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山区,四川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受人均耕地面积少以及“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观念影响,毁林开荒、过度采伐现象严重,导致部分区域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发展成果时常受损,陷入“贫穷--破坏生态--更贫穷”的怪圈,呈现出经济贫困与生态恶化相生相伴的显著特征,生态恶化成为致贫返贫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国,扶贫开发区域与生态建设主体空间高度重叠,山区也是我国生态建设的主战场,是构建国土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主体区域。”郭红梅的话,充满“全国视野”。她说,要走出“贫穷--破坏生态--更贫穷”的怪圈,就应当首先举起法律这把利剑。她建议修改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明确在集体林地和农民自留山实施的生态工程,可由农民实施或由村集体组织农民实施,消除农民直接参与生态工程实施的法律障碍,推动农民通过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增加收入。

  “要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和扩大生态护林员规模。” 郭红梅表示,要全面启动实施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将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天然起源商品林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实施范围,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

  郭红梅希望加大对生态资源利用的投入力度,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种植养殖,大力培育群众持续增收的动力,推动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使贫困地区走上“生态受保护、经济得发展”的发展之路。

 

  从大处着眼 在细处用力

 

  2月14日,在地处高寒山区的凉山州盐源县平川镇青天铺村,记者沿着新修的水泥路走进新建的彝家新寨。只见每户村民都住进了一个盖着小青瓦的四合院,院内有独立的会客厅、卧室、厨房、火房、卫生间、圈舍以及储存室等,功能齐全、配套完善。彝家新寨旁,有村级活动室、村级医务室、村幼儿园、民俗文化坝子等,既为贫困群众就医就学提供了方便,又大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青天铺村是盐源县脱贫攻坚示范村。 青天铺村的变化却不是个案。来北京前,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耿福能,在凉山州布拖县乐安乡火灯村调研时,刚住进崭新住房的村民不断跟他说:“共产党‘瓦吉瓦(彝语,意为非常好)’”。

  我省88个扶贫开发重点县有54个分布在民族地区。耿福能认为,只有练就“绣花”功一针一线的精准,从大处着眼、在细处用力,才能实现2020年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接受记者采访

 

  耿福能建议,由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牵头,省扶贫移民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及重点高校,建设精准扶贫的大数据云平台,打破地区、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让分散在全省不同地区和部门的扶贫信息数据能“牵手”、联网共享,确保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全省精准扶贫工作从贫困对象识别到贫困对象脱贫每一个环节的像“绣花”一样“精准”。

  要做到像“绣花”一样“精准”,不止是建设大数据云平台。耿福能说,要根据四川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精准筛选扶贫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耿福能希望政府要在政策和产业链建设方面进行匹配。

  耿福能建议中央支持并鼓励企业参与产业扶贫,从政策、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参与产业扶贫企业实际支持,构建龙头企业良性发展平台,充分发挥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和带领龙头企业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发挥先锋引领作用,支持已经显效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快速复制。

 

  让民间资金“授人以渔

 

  我省全国人大代表认为,作为民间资金主体的民营企业面临改革发展的机遇期,不仅在开展产业扶贫、资源开发、吸收就业等扶贫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更能向贫困地区传递企业家精神,在脱贫攻坚中“授人以渔”。

  “如果不下一番精准精细的‘绣花’功夫,要想让民间资金‘授人以渔’,是不可能的。”作为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成都市工商联主席的全国人大代表孙明,对当前民间资金参与脱贫攻坚的现状却有些担忧:“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缺乏热情,自主性不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不高,并且参与的模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捐助贫困学子、贫困家庭的‘输血’方式,较少有能够实现‘造血’功能的精准扶贫模式。

  孙明建议,要开展宣传动员,让民间资金力量在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开发式扶贫,着力建立民间资金扶贫帮困长效机制;培养民间资金力量尤其是民营企业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既以创新为引领,实现自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又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将自身发展与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帮扶双方意愿,促进民间资金力量与贫困帮扶对象的交流互动,探索建立民间资金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互利共赢机制,通过“授之以渔”的方式,实现对贫困地区的可持续扶贫。

  “只有加强政策引导,才能激发扶贫参与热情。”孙明说,要鼓励民营企业结合当地贫困地区的条件与特色,将自身优势与贫困地区的优势形成合力,通过结对帮扶、联手帮扶、村企共建、大企帮村、小企帮户等形式,积极参与精准扶贫。突出“造血”功能,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开展产业扶贫。要对参与精准扶贫的民营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或让金融机构为参与脱贫攻坚的民营企业提供信贷优惠,更大限度地激发民营企业的扶贫参与热情,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脱贫攻坚效果。

  孙明的建议,在部分我省全国人大代表中引起共鸣。

  代表们认为,要为民营企业向金融机构获取信贷资金提供便利,鼓励民营企业依托互联网金融获取资金。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应该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内贸流通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完善农村的物流配送体系,发挥两者的互动作用,加快城乡商贸流通。

  蜀锦甲天下,蜀绣压群芳。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下一番脱贫攻坚“绣花”功夫,就一定能够把四川版图上那一块块还存在着贫困的地方,绣成一幅幅美丽亮眼的新“蜀锦”。这一番话,不仅是孙明的信心和决心,更是我省全国人大代表的铮铮誓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