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责任与担当
编者按:
2017年11月1日,国务院扶贫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包括四川省南部县在内的全国2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南部县是位于秦巴山连片开发的革命老区,地貌以丘陵为主。境内的长坪山,曾是红四方面军和西北军政委员会、西北军区的直属机关所在地。然而,新中国成立后的60多年来,贫穷,依然是自然环境和历史留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负遗产”。
2013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旗帜指引下,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与该县结成帮扶关系。4年来,按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中飞院坚定不移地面向扶贫攻坚主战场,用民航科教和爱心打响了一场又一场扶贫“阻击战”,为南部县率先脱贫摘帽夯实了基础。
11月20日,南部县委、县政府向学校送来感谢信和脱贫摘帽“感恩杯”,以表达南部县人民对中飞院师生的谢意和敬意。那么,近年来,中飞院面向扶贫攻坚主战场的着力点在哪?亮点是什么?请读者跟随记者一起共同回顾扶贫路上中飞院的责任与担当。
认“穷亲”:教育扶贫、紧扣特色
中飞院与南部县牵手,始于2013年。当时,为改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经四川省教育厅“牵线搭桥”,中飞院认下了这门“穷亲”,并投资245万元,为该县的长坪镇小学新建了标准运动场和169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如今,这所标准运动场、学生公寓、电子阅览室和实验室一应俱全的现代化乡村小学已远近闻名,在校生规模也从2013年的217人,发展到现在的近1107人。
4年来,中飞院还以学期为单元,对来自南部县贫困家庭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生进行持续帮扶。资助贫困家庭学生超1000人次。
王亮是川师大的大一学生。“我们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亲在外务工。2013年父亲因脑梗引起半身不遂后,我们家的经济就崩溃了。就在我快要辍学时,是中飞院持续资助,为我打开了大学之门。”王亮说。
长坪小学的变化、南部县受助学生健康成长,是中飞院以教育扶贫为切入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一个缩影。
不过,与传统的“输血”式扶贫不同,从2014年开始,中飞院更加注重帮扶地区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学校的特色培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为此,在对口帮扶南部县教育的“第二季”工作中,学校借鉴过往成功经验,在该县建立了“民航生源基地”,通过师资培训、教学设施设备捐赠等工作,打造辐射当地和周边县市的教育品牌。
为激励、引导教师安心本职,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中飞院继2014年在中江县斥资100万元,设立“中飞励耕奖”后,2016年,又以上不封顶的形式,投入第一期100万专项资金,在南部县设立了长期奖励、资助乡村教师的“南飞励耕奖”。
截至2016年,“中飞励耕奖”已连续实施四年,“南飞励耕奖”也实施了第二期,共表彰优秀教师、资助贫困教师各300名。此外,学校还对127名来自帮扶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业务培训,并接收2名干部到学校挂职锻炼。
拔“穷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与教育扶贫不同,2016年中飞院对口帮扶高坪区溪头乡火星村的任务,是带领46户、130名贫困群众,于年底率先脱贫。因此,火星村扶贫攻坚战打响后,中飞院注意从顶层设计上发挥作用,既抓解燃眉之急的“温暖工程”,又抓授之以“渔”的长远发展,采用“输血”“造血”相结合的方式,拔出山村的穷根。
带着情感访“穷亲”,是掌握村情民意,理清扶贫思路的有效路径。一年多来,中飞院党政领导先后11次带领职能部门、相关二级学院的专家、教授和负责人,前往各帮扶点进村入户,慰问贫困家庭,围绕整体脱贫研究、制定方案,指导项目推进。
中飞院党委书记陈布科坦言,作为工科高校,我们并不具备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学科,但只要因地制宜,主动作为,扎扎实实让帮扶方案、帮扶工程,成为脱贫致富的“推进器”,就能在帮助贫困群众致富的路上建功立业。
中飞院将这一思路和态度,落实到扶贫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形成了从选择适合当地资源的项目落地,到产销结合,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完整路径。
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中飞院根据火星村自然环境,除投入100万元基础扶贫资金外,还因地制宜的为其制定了壮大以柑橘、生态养殖为主的集体经济,建设“山上摇钱树、山坳养殖场、田里生态粮”的新农村+发展蓝图。
为预防脱贫后返贫,中飞院以“三会一课”制度为抓手,提升火星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改善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状态,学校还为其规划了阅览室、互联网、文化广场和篮球场等文化设施,并协调政府、企业等引入扶贫资金910万元,让规划一一落地。
在中飞院帮助下,火星村的扶贫攻坚风生水起。2016年全村新修水泥路2.3公里、山坪塘7口、蓄水池32口、人饮工程饮水点7处、提灌站2处、异地搬迁7户、五改三建危房32处。此外,中飞院还以帮助发展集体经济为龙头,为该村建起了可容纳2万只“跑山鸡”的生态养殖场,并建立起2200余亩柑橘园区管理与养护机制。目前,四川省第一批三A级免费旅游扶贫项目已落地火星村,46户、130名贫困群众也如期脱贫。
在新建成的房子前,火星村村民蒋仕国滔滔不绝:“我现在种了1亩果树、养了20只绿壳蛋鸡,9月份,政府又给我盖了新房子……”
蒋仕国是中飞院实施精准扶贫行动中,群众脱贫的一个实例。目前,他与村里的其他贫困人口一样,正通过在村集体经济务工,获得稳定的收入。
堵“穷路”:真情服务 扬鞭奋蹄
深秋的火星村,五彩斑斓,满眼葱茏,而掩隐其间的一间间绿瓦青砖、别具特色的小屋在硬化路、自来水、文化广场、卫生站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的新农村格外显眼。在这焕发出勃勃生机的环境中,曾经因贫困而步履蹒跚的群众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
83岁的谭朝福老人,因儿子患暴力型精神分裂症而致贫。一间15平米的毛坯房,破败得既不能遮风,又不能挡雨,可谓家徒四壁。2016年初,中飞院派出的驻村“第一书记”了解到情况后,马上协调区委,解决了患者住院治疗的问题。同年9月,政府又通过异地搬迁工程,给他盖了新房,实现了“三通”。
“现在日子好了,等儿子的病痊愈之后,我还想给他说一门亲事。”谭朝福微笑着说出了掏心窝子的话。
与谭朝福一样,笑意写在南部县大富乡村民聂勇的脸上,幸福荡漾在心底。
“我们这么穷的家庭,孩子能上学就不错了。没想到娃娃还真出息,能够考上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尽管儿子聂天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事已过去了3个月,但聂勇谈起儿子已是中国民航的“准空警”一事,仍激动不已。
据中飞院派往南部县挂职教育局副局长的干部介绍,为支持南部县教育发展,学校除斥资100万元设立“南飞励耕奖”外,还配套了包括建立“民航生源基地”、继续扶持长坪小学和实施精准招生在内的十大项目。聂天就是中飞院精准招生的受益者之一。
精准招生,是中飞院针对帮扶地区考生的专项服务。即由学校招生处、航医和相关专家组成联合工作组,按空勤人员体检标准,在“民航生源基地”学校,为报考民航特有专业的考生免费面试体检,以确保贫困学生不会因路费、住宿等问题,失去报考机会。
中飞院提供的招录信息显示,2016年,由南部等贫困区县考入中飞院的学生从往届的8人增至52人,较过去翻了近7番。2016年,中飞院仅在南部县举办的两次2017年高考招生面试、体检专场,就派出航医和招飞专家26人次,面试体检高三学生1727人,飞行专业初检合格79人。中飞院实施的教育扶贫取得显著成效。
填“穷坎”:以文化人 爱心滋养
文化扶贫助推全面小康,是中飞院确立的重要帮扶内容之一。继该校在中江县开办“中飞文化大讲堂”后,2016年,他们借助南部县创建文明城市的契机,开办了以提升文明礼仪、社会素养等公共文化水平为目标的“南飞文化大讲堂”。
与此同时,中飞院还通过组织大学生航模队开展航模表演、举办航空知识讲座,组建小学生航模组、捐赠航模等活动,在南部县中小学大力传播航空科技文化。
着眼南部县的长远发展,中飞院在积极为南部县建设通用航空工业园区,构筑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双方又抓住南部县筹划通航机场的契机,深入探讨、共同规划中飞院在南部县建设飞行训练基地的新蓝图。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飞院每年斥资50万元,支持大学生参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当代民航精神的主题实践活动。
对此,中飞院校长关立欣表示,组织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意义在于引导青年师生在认识、了解社会和参与扶贫济弱的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
在学校的引导下,中飞院广大师生参与爱心助学的热情高涨。2012年至今,全校师生捐赠爱心助学金173万多元。其中,2016年,学校在师生中共募集助学金51.1万元,对南部县800余名贫困家庭的学生进行资助。而学校职能部门也以党支部为单位,于2016年与30名该县贫困家庭学生建立起长期的结对帮扶关系。
同时,在党政的示范下,中飞院关心贫困家庭学生和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2014至2016学年,全校共有3297人次轮流到南部县等对口帮扶地区,开展了以民航科技知识、心理辅导为重点的“心连心”志愿活动,直接受益的贫困家庭学生和留守儿童达1700多人次。
扶贫路上,中飞院师生在用爱编织贫困地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安全网”的同时,也实现了学校立德树人,让学生飞得高、飞得远、飞得正的人才培养目标。
事实已经证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在参与精准扶贫和教育民生工程的实践中,把扶真贫、真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发挥民航强校优势助力扶贫工作,作为扶贫工作的基本着力点;在实施教育惠民工程的同时,努力,并主动拓展扶贫视野,把扶贫工作延伸到南部的经济建设中,融入到南部社会发展中,这是抓住了关键,体现了远见。 (李忠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