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浓浓民生情——茂县奋力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11.06.2018  10:38

 

  脱贫,是一份庄严的承诺;全面小康,是几代人追求的梦想;脱贫攻坚,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茂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发展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民生工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标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立下“军令状”,倒排“时间表”,绘制“路线图”,围绕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为主线,着力从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底的9.39%下降至2017年底的0.71%,累计退出贫困村39个,脱贫攻坚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❶

   一笔一画

  描绘产业扶贫新画卷

  雅都镇后村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村民们对产业扶贫政策感激不尽,他们说:“没想到土里也能刨出‘金疙瘩’,现在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幸福了。

  雅都镇后村仅仅是茂县“产业扶贫”受益村之一。全县产业脱贫系列“组合拳”相继“打出”,茂县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按照“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宜商则商”原则,大力推进优势特色富民产业发展。

  富顺镇唱斗村村民雍贤德家的养殖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村民们说:“做梦也没想到,靠着祖辈传下来的养殖技术也能致富,奔小康不再是空话了。

  坪头村村民纷纷开起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的收入一下就上去了。

  ……

  在脱贫攻坚路上,茂县坚持把推进产业扶贫作为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关键所在,让贫困群众实实在在鼓起“钱袋子”。

  ——设立产业扶持基金2620万元,制定《茂县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管理办法(试行)》,有效解决了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生态果蔬、道地中药材种植及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启动资金问题。通过资源入股、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盘活农村资产开展资产运作等方式,整合各类资金3443万元,重点投入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大“空壳村”扶持力度,分类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探索富穷相帮、产业互补、联动发展的新途径。

  ——安排资金500万元,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择优选拔64名农技员进驻64个贫困村开展农技服务。采取“夜校培训+技能培训”模式,投入资金42万元,配备师资944人,在149个行政村开办“农民夜校”,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致富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贫困村、贫困群众生产技术水平。

  ——加大电商扶贫力度,抢抓国家实施“互联网+”机遇,整合各类资金2100万元,统筹落实资金全力推动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建立6个乡镇站点和2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电商培训达2000余人次,初步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

  ——创新文化旅游扶贫机制。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富民强县的主导作用,立足羌文化核心区优势,依托全县乡村旅游村寨发展的良好态势,通过带动就业和农副土特产品销售,重点吸纳高半山民间艺人从事羌绣、羌笛制作与演奏、羊皮鼓传统舞蹈等传统技艺展示,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途径。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扶贫工作,努力走出一条“旅游+扶贫”、“文化+扶贫”,带动贫困群众致富脱贫的希望之路。

  既摘“帽子”又拔“根子”;既打牢“底子”又拓宽路子;既“造血”又“输血”。茂县农牧民群众与全省、全国各族群众共同实现小康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❷

   扶贫套餐

  贫困群众端上“铁饭碗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带动一片。如何烹制好“就业扶贫”这份民生套餐?茂县本着“第一产业带动就业、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思路,积极探索就业扶贫模式,以贫困家庭“户户有就业”为目标,以技能培训、创业服务、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等为手段,最大限度发挥创业就业能动性,不断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现在在茂县上班,挣得不比外面少,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在家门口就业让东兴镇永和村村民张国超开心不已。

  去年,茂县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等招聘活动17场次,全县转移和输出建档立卡劳动力136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720万元;针对特别困难家庭,重点开发环境清理、基础设施维护等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建档立卡劳动力595人。

  除此之外,茂县还出台《茂县生态扶贫实施方案(2018-2020年)(试行)》《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管理办法》《生态管护员管理办法》等方案及有关配套制度,按照“村推荐、乡镇审定、村公示”的程序,共聘用生态护林员1307名,每年每户平均获得收入6600元以上,实行每月考核、一年一聘制,有进有退的动态管理模式;成立了6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53人,既保证造林的实效,又能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实施新磨村6.24灾毁地等干旱河谷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实现全县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效果。

  每天清晨,生态护林员奉孝清都要去自己负责的区域巡逻。“就业局为我安置公益性岗位,解决了我家燃眉之急,让我们家每月有了固定收入,我只有做得更多更好,才能对得起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近年来,茂县共投入生态扶贫资金38352.07万元。其中:森林管护资金3773.44万元,集体公益林补偿金13958.96万元、省级生态护林员301万元、退耕还林17218.67万元、干旱河谷综合治理1100万元,人居环境改善项目2000万元。

  帮助贫困人员实现就业创业,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项有力措施。只有不断加大贫困人员就业服务工作力度,让“想就业、能就业”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更好地助力贫困人员通过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❸

   “软硬”兼施

  景美人和万象新

  平坦的水泥路向村庄延伸,一幢幢羌家小院熠熠生辉,清澈的自来水流进千家万户,条条银线传递着八方致富信息,村民脸上挂着幸福笑容……行走在坪头村,焕然一新的乡村容貌让人犹如走进画里游,景美、人和、风清、气正,产业兴旺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把交通建设作为深化脱贫攻坚,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突破口,按照“延伸农村、完善网络、提高等级”的建设思路,以建设“民生路”、“旅游路”、“产业路”为着力点,进行乡、村、组路网升级改造。2015年以来,全县共落实交通扶贫资金39213.98万元,建设项目603个,实施通达通畅工程715公里,村道安保工程674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119.639公里,公路通达通畅能力大幅提升,群众出行难、农副产品运输难有效解决。

  ——把水利扶贫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保障,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改造配套、农田灌溉等项目,新建和提升改造21个乡镇67个行政村172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6.5万人饮水难问题,确保了“户户有安全饮水”。针对高半山贫困村普遍靠天种地,灌溉条件差实际,茂县立足全县高半山抗旱及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按照“统筹兼顾、一建多用,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尊重民意、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分类实施”的原则,共筹集资金3.99亿元(县级财政整合资金1.56亿元、村民投劳折资2.43亿元),用时三年(2014年-2016年)创新实施了“百村千池万窖”微水灌溉工程,新建池、窖17000余口,引水沟渠42.6公里,安装引水管道811公里,新增蓄水40万m3,恢复和改善有效灌面11.81万亩,“以水兴产、以水兴业、以水脱贫”取得初步成效。

  ——牢牢锁定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全域排查,结合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村建设实际,坚持精准脱贫与易地搬迁相结合,与幸福美丽村寨建设相结合,与同步推进“插花”贫困户脱贫相结合,共完成350户藏区新居建设,16户58人易地扶贫搬迁。因地制宜实施联户路、沼气、安装太阳能和农房风貌改造提升工程,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加大光网改造和无电村通电工程,实施贫困村贫困户生活用电提升工程,全覆盖实施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实现县城和贫困村光纤宽带全覆盖,城乡输变电网络全覆盖,行政村无线通信全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户生活用电、广播电视全部达标。

  在大力实施“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茂县坚决破除陈规陋习,净化社会风气,不断提升自身“软实力”。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四好家庭”等示范评比活动,大力培树先进典型,让群众学有对象、看有标杆。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坚持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体,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形成向善向好的乡风文明,让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软硬”兼施既体现了物质改善又瞄准精神进步,既着眼当下又瞄准未来。在“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基础上,茂县推进“四个好”创建,能够有效推动贫困地区跨越发展,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政策兜底

  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家门口就能上学,看病不愁,生活变得越来越顺心……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如今的茂县人民,正在向着更好的生活迈进。

  ——茂县落实教育普惠政策,实现义务教育“零辍学”。推广落实“五长负责制(县长、乡长、村长、校长、家长)”,大力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化发展,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一减一补”、义务教育“三免一补”、高中教育“两减一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等政策,严格执行四川省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资助政策、州内中职学校学生资助政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职学生生活补助、中职和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政策,扶贫先扶智,实现“一人成才,全家脱贫”。建立了教育扶贫基金,重点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教育保障制度和助学帮扶政策。

  ——在医疗卫生方面,茂县发挥基本医保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重要防线作用。持续深化“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行动”,大力实施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结算制度和“十免四补助”政策;积极构建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基础、商业大病保险为补充、民政部门医疗救助为延伸的“三位一体”医疗保障体系,将全县所有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多渠道、多方式筹集组建爱心扶贫基金,对患重大疾病县域内确实无法医治并依规转诊至省、市(州)级医疗机构治疗的贫困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给予经各类渠道报销后剩余的个人支付费用补助40%。统筹安排建立卫生扶贫救助基金600万,重点对贫困患者按照分级诊疗政策在县内医疗机构未纳入报销的门诊费用和按规定转院到异地就医未能完全报销的合规费用实施救助,最大限度减轻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将县域内就诊贫困户个人医疗费用控制在10%以内。截止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2258人次,基本医疗保险报销金额1035.21万元,其中县域内倾斜支付153.44万元;门诊统筹报销2763人次4.96万元,门诊大病报销285人次,40.26万元。同时由县财政出资,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代缴,为符合条件的全县未脱贫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进行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代缴,对贫困群众进行了全覆盖健康体检,并建立了健康档案。

  ——在社会保障方面,制定《茂县社会保障扶贫专项方案》《扶贫线、低保线“两线合一”实施办法》,完善低保进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2016年至2018年4月,农村低保累计保障人数59527人次,累计保障资金943.67万元,初步形成“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全面实现低保线和扶贫线的“两线合一”。落实救助政策,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2016年至2018年4月,全县纳入农村特困供养累计21996人,共发放生活补助金451.59万元;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4196人次,共发放生活补贴95.32万元。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扶贫保”,全力缓解因意外事故致死、致残、住院医疗、疾病死亡等因素对贫困户造成的巨大冲击,解决好贫困户因此致贫、返贫的问题。

  如今,茂县城乡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勤劳勇敢的茂县儿女,肩负历史和时代的重任,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将继续乘胜追击,勇往直前!

  (文 颜天杰)

打赢脱贫攻坚战 四川资本市场在行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2016年四川证监局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辖区脱贫攻坚工作。近两年来,四川证监局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机制,扶贫工作力度不断增强,脱贫攻坚战已取得阶段性胜利。据不完全统计,四川上市公司派驻驻村干部42名,参与贫困地区投资项目12个,投资金额747.扶贫与移民
资阳市深化教育扶贫惠及8万学子
    ⑴成立基金“助学”。每个县(区)均设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全市救助基金规模达到1500.扶贫与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