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细算扶贫账,建议每年按GDP1%安排扶贫资金

09.03.2015  10:40

(记者齐中熙、林晖)“全面小康是普惠众生的,是绝大多数百姓生活在小康状态,而不是‘人均小康’。”全国政协委员颜辉说,截至2014年底,按照国家扶贫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有7017万人,主要分布在农村“老、少、边、穷”地区。从现在到2020年还有5年时间,需要采取切实措施,逐年大幅递减贫困人口。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基础差,底子薄,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多,解决贫困问题难度很大。如果参考国际标准,我国贫困人口还有两亿多。”他说。

        颜辉认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党和政府先后制定一系列减贫规划,取得了巨大成效,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连续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都聚焦“三农”问题。但是,我国扶贫工作面临着地域、城乡的差异,加上人口流动,存在着扶贫标准较低,一些地方贫困人口基数不清。扶贫因未纳入严格考核体系,而在一些地方进展不快。

        颜辉认为,扶贫工作事关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事关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需要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大量而持续投入。为此他建议,把扶贫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有效衔接起来,考虑每年按国内生产总值(GDP)1%的额度,提取安排综合扶贫投入资金,精心安排,精准使用,持续5至6年,扶贫工作会有大的改观。

        他还建议,在即将制定的“十三五”规划中突出扶贫工作,提高每年减贫人口的目标,体现具体的扶贫工程计划,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通过各类财政资金渠道,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与进度,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将内需拉动与扶贫工作有效衔接,把社会保障建设与防止返贫综合安排,兼顾农村扶贫与城镇扶贫工作,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度清晰,有章可循。

        颜辉认为,应加大对扶贫工作的考核力度,脱贫涉及交通、住房、教育、卫生、社保等一系列指标,要将与扶贫工作相关的指标体系纳入各地各级政府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定严格具体的奖惩措施,杜绝大轰大嗡,切实精准扶贫,力争到2020年绝大多数百姓实际生活在小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