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利州区扶贫移民局包带宝轮镇宋家村小记
茂林修竹掩映着红瓦白墙的农家新居,宽敞的水泥路家家直通,满山遍野的核桃树摇曳着一片绿意。走进利州区宝轮镇宋家村,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焕然一新的新村画面。
这个曾经无发展信心、无技术带头人、无产业支撑的“三无”村如何在短短半年发生如此大的变化?9月3日,记者深入实地采访。
夯实基础设施,村民鼓起发展信心
“宋家村辖7个组199户697人,有建卡贫困户45户。”该区扶贫移民局局长赵荣告诉记者,宋家村山高坡多,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无产业支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靠外出务工和微薄的农产品收入,是典型的贫困村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移民库区村。
据介绍,自今年2月全区“三千干部包万户、带领群众奔小康”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宋家村成为区扶贫移民局的帮扶村,全村45户建卡贫困户分别和移民局干部结成了“帮扶对子”。为扎实推进“包带”工作,区扶贫移民局组建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建立了班子成员“一包三”、一般干“一包一”点对点的帮扶工作机制,全局干部职工先后8次深入该村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多方听取群众的关于发展的所思、所盼。
在摸清贫困户家底后,该局立足于村情谋发展,遵循农户意愿促增收,做到“一户一策,一户一方案”,将“包带”规划做实做细,做到群众心坎上。
宋家村七组郭延兵等贫困户一直盼望“出门一身泥,进门一身灰”的环境条件得到彻底改善,但因家庭经济困难,这一愿望迟迟不能实现。今年春节后,听说区扶贫移民局要帮扶自家硬化入户路和院坝,在山西务工的郭延兵等贫困户高兴地主动返乡积极参与建设。帮助贫困户解决最急最盼的事,让他们鼓起了奔小康的信心。在干群齐心协力下,宋家村已完成21户贫困户入户路、院坝硬化;完成危旧房改造1户,建筑面积达到100平方米;规范性打造了村级活动阵地,改造建设了村级卫生站和农家书屋。做大产业支撑,变“输血”为“造血”
“基础设施改善了,贫困户得到了实惠,我们要趁热打铁,做大产业支撑,让他们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赵荣说,局里通过“在项目经费中挤、在三公经费中压、在干部职工中捐,在省市局中找”的方式,多方筹措资金60万元投入包带项目建设。同时,区扶贫移民局多次组织群众召开坝坝会,统一了群众思想认识,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如,通过技术培训,使家家有一个致富明白人;让“包带”贫困户也主动投入到扶贫项目规划、实施、监管、后续管护等过程中,形成“人人参与,共奔小康”的良好发展局面。
“咯咯咯,吃食啰!”在宋家村一组建卡贫困户娄元康家,记者看到娄元康正在给鸡喂食,鸡圈里100余只土鸡扑楞着翅膀抢食吃。“这些鸡平均重量在4斤左右,按市场价14元一斤计算,每只可赚20多元。但现在正在生蛋期,先卖鸡蛋,等年底不下蛋了再卖一批鸡。”娄元康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区扶贫移民局年初送来的鸡苗今年将给他家带来4000多元的收入。
如今,在宋家村,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像娄元康一样,在区扶贫移民局的真情帮扶下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一组宋开双,几亩地的核桃树经过包带干部的治虫管护,今年仅核桃产业可实现增收8000余元。二组何成林,在包带干部送水泥、送劳动力的帮扶下,盼了多年的新房子终于修好了,院坝、入户路得以全部硬化……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扶贫解困例子,让宋家村人脱贫致富的信心大增。这信心,催生了宋家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目前,该村实施核桃管护940余亩、嫁接8000株;购买良种母猪47头、鸡苗2000只,全村45户建卡贫困户做到了家家有起色,户户有产业,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