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电话空号”背后的作风真问题

18.11.2016  12:03

  昨日,武汉市治庸办第一督察组,到东西湖区就精准扶贫问题进行督察。督察员随机拨打多位帮扶对象电话,却发现有部分扶贫对象登记的电话为空号。(11月17日 楚天金报)

  按理说,要实现精准扶贫,必须先要精准了解贫困户的基本信息,电话作为常用的联系和沟通工具,更毋庸置疑要精准登记。而督察员随机拨打多位扶贫对象电话,却发现是空号,着实让人大跌眼镜。新闻曝光后,遭到了舆论“围殴”,公众对扶贫电话空号背后的问题各种解读,更忍不住吐槽,“空号”源于作风“掉线”,打不通是“形式主义”惹的祸。

  从电话空号推测其中原因,无外乎三种可能。一种是在登记贫困户基本信息之初,就没有做到精准,而有的手机号码甚至少了一位数都不知道,未免太粗心,如此帮扶难免让人质疑是在“走过场”,暴露了干部作风飘浮的问题。另一种可能是在贫困户电话号码变更之后,没有及时重新登记,导致了空号留存,也难免让人猜测,帮扶人员对扶贫户的信息掌握不准确,源于走访了解不及时,而帮扶工作落实不到位,恐怕也折射出干部懒政作风问题。当然,还有一种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可能,那就是纯粹的造假,根本没有去真扶贫,而只是在“凭空造册”用于应付检查,国家的扶贫政策和资金都被“瓜分了”。

  显然,电话空号看似小问题,却直接反映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造假及不严不实等大问题。倘若一个电话号码都不能做到精准,又如何保证对扶贫对象的摸底精准,对扶贫政策的制定精准,对帮扶措施的实施精准?而从督察的情况来看,电话空号显然不是个例,10多名帮扶对象的电话,就有3户9名帮扶对象的电话为空号,其中有两户共8人留下的座机号码不存在,甚至有帮扶对象的电话竟是卫生室的电话,也难怪网友喊话:扶贫要“走心”不要“走神”。

  事实上,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并且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确保脱贫取得实效。然而,从媒体曝光的扶贫资金被当作“唐僧肉”截取,扶贫迎检“造盆景式”作秀等现象,常常让老百姓气愤又无奈,也让扶贫干部作风备受诟病。如今,扶贫电话空号又再次触碰公众的敏感神经,对政府公信力“泼冷水”的同时,也为党政队伍形象贴上了“忽悠”、“糊弄”等负面标签。

  在笔者看来,扶贫电话空号更像是干部作风“掉线”的尴尬缩影,一旦没有静下心来,俯下身去,带着真情实感帮扶,必然表现出敷衍马虎的态度,导致工作效率不尽如人意,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而无论是扶贫工作中暴露出的贪腐或者形式主义等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要强化干部的宗旨意识,激发担当精神,促使干部实干苦干,脚踏实地真脱贫、脱真贫。

  当然,倘若不是督察组的随机抽查,电话空号的问题也就不会被发现,因此,保证干部作风“在线”,还需要监督“提速”,问责不“疲软”,才能是一针“清醒剂”,倒逼干部真抓实干。最后,也希望“扶贫电话空号”风波能唤醒一些领导干部沉睡的“责任心”,与群众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块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