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 “第一书记”成了多面手
(陈薇 李庆 记者 李阳)“只有脱下高跟鞋,才能走好田埂路。”12月17日,南充市顺庆区灯台乡任家祠村“第一书记”唐馨蕾走在田间小路上,一个背包、一身运动装、一本笔记本、一支手电筒是她的随身装备。“今天要去和几个村干部商量电商平台的完善工作,估计回来又得天黑了。”
唐馨蕾本是该区妇联副主席,在今年的扶贫工作中被选派驻任家祠村。驻村后,唐馨蕾和村里年轻的党支部书记谢飞等一商量,成立了“蜀北农家电商平台”。“现在网页制作、‘宝贝展示’已经完成,下面我们要做的就是完善平台,让平台充当村里土特产的‘搬运工’,让外面的人购买我们的土鸡鸭、土鸡蛋、核桃、土菜等农家土特产。”看到越来越多的咨询,甚至有顾客要求下单,唐馨蕾信心满满。
据初步统计,截至11月底,顺庆区共有37个贫困村,6466户、18599名贫困人员。从今年4月开始,市、区统筹选派37名机关党员干部到该区37个省市级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群众拔穷根、奔富路。“‘第一书记’是扶贫攻坚的一线指挥员,选准管好‘第一书记’关系着扶贫攻坚的最终效果。”顺庆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组织部对“第一书记”的选派、管理、保障到考核、奖惩都做出了系统规定,通过专项督查和不定期暗访、每月上报本月工作举措、出勤天数和下月工作计划等方式,帮助他们从严从实履行职责。
“扶贫对象千差万别,扶贫办法必须因人而异,这就逼着我们‘第一书记’要成为多面手。”说起自己任职贫困村“第一书记”以来的收获,今年7月被选派到渔溪乡渔溪桥村的“第一书记”宋静说,鉴于渔溪桥村有种子柑橘的传统,她先后4次带领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前往高坪区、西充县、武胜县等地实地考察柑橘产业,并最终选择了“春见”等两个品种,争取项目资金70万元买来果苗,在全村种下了350亩柑橘,预计每年可为种植户户均增收6000元。
记者获悉,为让更多的人带动村民致富,宋静积极引进3名返乡创业能手在村里种花卉、修农庄、栽莲藕,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就业和增收问题。安装自来水管、提高提灌站电压、请志愿者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帮扶、协调成功人士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持续帮扶直至毕业……宋静从一名机关干部蜕变成了一名会下地种树、能招商引资的多面手。
“为了帮贫困户尽早脱贫,‘第一书记’真的蛮拼的!”渔溪乡党委副书记青政东介绍,宋静到任后,吃住在村上,目前她已协调争取帮扶资金175万余元,新建村道3.5公里、社道1.8公里;新建农灌水渠1.5公里;风貌整治100户。
据了解,顺庆区37个省市级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已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争取统筹各类项目资金,改善农村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吃住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将自己真正融入到了民众中、基层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