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打好扶贫攻坚硬仗 加快脱贫致富进程

05.12.2013  10:10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李剑方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扶贫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李剑方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县视察工作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河北的情况看,目前全省还有694万贫困人口,其中扶贫对象462万,占全省农村户籍人口的9.9%。用7年时间完成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并实现全面小康,任务非常艰巨。

 

    省委、省政府要求,要把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把脱贫致富与全面小康结合起来抓,使贫困地区与全省其他地区一道基本上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并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把扶贫攻坚战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充分运用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成效,到2017年扶贫对象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左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民居面貌、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和提高;到2020年扶贫对象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左右,基础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进一步提高;确保贫困县实现三年部分脱贫,5年基本脱贫,到2020年与全省其他地区一道基本上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下一步,我省将认真贯彻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围绕壮大富民增收产业下功夫。一是要大力发展股份制合作经济。以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的股份合作模式为抓手,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林果种植、蔬菜种植、中药材种植、养殖业和旅游业、加工业,把政府的政策资源、银行的金融资源、龙头企业的技术和市场资源、合作社的组织资源、农户的土地资源等有效整合起来,做到政府扶持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产业、技术和金融深度融合,推动贫困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二是要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业。引进可分散生产的龙头企业,引导手工产品专业市场到贫困地区建设生产基地,利用农村留守老人和妇女等剩余劳动力搞家庭手工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三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在环首都地区、城郊地区和特色农业地区,发展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转让、托管、转换等多种方式向园区集中,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经营能手、种养大户参与园区建设。四是要着力打造燕、太贫困山区生态经济带。加快以生态产业、生态资源蓄积、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探索贫困山区扶贫攻坚新路子。

 

    近年来,我省开展的定点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谈到下一步定点扶贫工作,李剑方表示,扶贫开发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形成攻坚合力。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切实发挥好行业部门的职能,加大行业扶贫力度,在投资、项目、金融、人才、科技等各个领域对贫困地区实施政策倾斜和支持,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各级政府要切实把扶贫开发资金列入财政年度预算,进一步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有扶贫开发任务的设区市、贫困县要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规定,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各县要切实管好用好省每年安排的5000万元财政担保资金,加快产业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建立机关干部扶贫联系点制度,省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贫困县、厅级干部每人联系一个贫困乡(镇)、处级干部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村、一般干部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户,定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继续组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区)开展定点扶贫,帮扶贫困县,分包贫困村。加强与中直定点帮扶单位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支持。四是制定鼓励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激励政策,完善工作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形成全社会关注扶贫、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剑方认为,扶贫开发工作要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在加大对贫困地区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扶持的同时,要更加注重“造血”功能培育,更加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创业致富的热情,更加注重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切实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贫困地区干部走出去,学习借鉴先进地方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激发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坚定苦干实干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提升“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引领作用。三是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搞好科教扶贫,切实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脱贫致富本领。四是按照“摘帽不摘政策”的原则,鼓励贫困县自我加压,加快脱贫步伐。对提前摘帽的贫困县,自摘帽下年度到2017年保持扶持政策不变,并给予资金奖励,以激发贫困县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当前,我省正在大力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李剑方表示,我省将在继续支持贫困地区做大做强富民增收产业的同时,把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与省委、省政府开展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和市场机制,通过增减挂钩、闲置资产抵押、融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问题,优先将列入扶贫规划的贫困村纳入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计划,重点抓好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