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扶贫攻坚期莫忘啃下扫盲“硬骨头”

09.09.2016  09:39

 

  新华社记者陈诺

  “现在还有文盲么?”这是记者针对国际扫盲日采访时,大多数基层受访者脱口而出的问题。扫盲话题渐行渐远,然而问题却依旧存在,我国千万级的文盲存量消化同样是一场需严肃对待的攻坚战。

  如今扫盲工作剩下的“硬骨头”都与贫困问题紧密交织在一起。一方面,老少边穷地区依旧是文盲高发地。数据显示,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劳动力文盲、半文盲比例比全国平均数高3.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文盲问题的恶化更加剧了贫困。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扫盲也应是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

  针对问题,各级政府应结合扶贫工作现实,精准识别出贫困地区的文盲或潜在文盲,实现同步建档立卡。还要与时俱进调整脱盲标准,贫困地区老百姓脱盲,不仅局限在过去听写识字,更应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基本要求,比如能使用常用汉字书写简单家信,能进行简单计算及家庭收支记账等。

  与此同时,更应结合教育扶贫政策,有机整合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在具有中小学的地方,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展扫盲工作,可在九年义务制学校的基础上增设牌子,创建扫盲学校,在农村利用夜晚或农闲的时候进行识字和技术培训等。还可针对不同人群,定向定制培训,开发扫盲教育电视教学片、手机app,方便在外务工人员自学。

  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扫盲工作自然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更应充分发挥教育、文化等各行各业优势,广泛凝聚各界合力,让扫盲话题重归大众视野,让脱盲意识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