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扶贫攻坚战需要强化“军令状” 意识

03.03.2015  11:54

狭路相逢勇者胜。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立下“军令状”往往最管用。不久前,我省21个市(州)根据《四川省贫困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试行)》,与省政府立下了“军令状”。我省将对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实施分类考核,由过去过于看重GDP等宏观经济指标转变为主要考核减贫数量和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而且按照10%的“末位考核”比例,连续两年排名靠后的贫困县领导将被问责。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见,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改善贫困地区老百姓生活,不仅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还关系到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结合当前四川的扶贫开发工作看,四川贫困人口多达600万,其中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片区”就有390万,现在到2020年只有5年多时间了,每年要减少贫困人口100多万才能过关。因此,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认识和判断上来,全面认识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抓住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扶贫新机遇,又要高度重视扶贫面临的挑战。

注重考核的“指挥棒”导向。2015年是继续推进扶贫开发机制改革创新,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打好新时期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就四川而言,实现每年减贫100万的目标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政治任务。可见,四川省21个市(州)根据《四川省贫困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试行)》,与省政府立下了“军令状”,体现了横刀立马的勇气和誓不罢休的果决。接下来,21个市(州)必须扭住考核这根“指挥棒”不放、严格执行、一抓到底。要从责任人、措施、落实、监督等细处着手,让贫困地区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发挥自身的“基本功”作用。脱贫不只是要资金、要政策,只有明确了科学的发展理念、找到了适宜的发展思路,资金、政策才能激活贫瘠的土地。因此,四川88个贫困县要用好本地的资源禀赋,并据此制定整体合理的发展规划,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经营。比如,四川贫困地区资源丰富,水电、矿产、天然气、页岩气、特色农产品、劳动力等资源让这些地方成了“聚宝盆”,成了国家下一步开发的“黄金屋”。同时,要大力促进产业扶贫,通过产业扶贫与科技扶贫相结合,加大对扶贫地区的科技投入,将现代技术、管理和人才等要素引入贫困地区,促进其区域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

构建改革的“大扶贫”格局。四川600万贫困人口,大多生存难自保、发展缺基础,是最难的“硬骨头”,靠常规手段难奏效,根本还得靠改革。一方面,要按照“精准扶贫”的原则,不仅扶贫对象要明确到村到户到人,而且减贫人员也实现到户到人,通过一户一台账、一家一规划,真正把扶贫之水真正浇到“穷根”上。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维联动的“大扶贫”格局,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把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首先要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其次要增加信贷投入,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活力。再次还要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投入扶贫开发,利用扶贫日激发出来的热情,转化成支持扶贫的行动。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干部要践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扎实干事、尽心履职,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来。“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贫困地区乡亲们也要发扬自强自立精神,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早日改变贫困面貌,努力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