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打好扶贫攻坚战 实现致富梦小康梦

10.01.2014  19:25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现在只有6年的时间了,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目前我市还有贫困人口33.29万人,实现贫困群众的致富梦、小康梦,任务艰巨、工作繁重。作为扶贫部门,特别是扶贫干部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扶贫攻坚战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成效,确保贫困地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主要从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壮大富民增收产业。大力发展股份制合作经济,以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的股份合作模式为抓手,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林果、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做到政府扶持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产业、技术和金融深度融合,推动贫困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业,引导手工产品专业市场到贫困地区建设生产基地,利用农村留守老人和妇女等剩余劳动力搞家庭手工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积极培育农业合作社,发展营销大户,建立产业协会,引导广大农民走向市场,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实现特色产业流通增值。鼓励贫困区域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自由转让、出租、入股等方式,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二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紧密结合,重点抓好饮水安全、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思路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科学制定扶贫开发规划,从基础设施、经济发展、人居环境、社会事业等方面编制具有可操作性的分项目规划。结合当地实情选产业、上项目、筹资金,形成与本地实情相结合的扶贫开发实施方案。使扶贫开发规划既符合项目要求,又符合群众意愿。规划先行,减少了工作中的盲目性,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要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在加大对贫困地区政策、项目、资金、技术扶持的同时,注重激发贫困群众的创业致富热情,提升“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各类培训平台的作用,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是加大帮扶工作力度。要发挥好行业部门的职能,在投资、项目、金融等各个领域对贫困地区实施政策倾斜和支持,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各级政府切实把扶贫开发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大投入,并建立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深入“三村扶贫”(领导联村、部门帮村、干部驻村)行动,完善机制,鼓励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形成强大合力,为实现小康梦创造条件。(资阳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 胡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