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川高县3.5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

28.11.2014  10:40

      近日,记者从四川高县扶贫移民局了解到,新一轮扶贫攻坚以来,该县投入资金近2.9亿元实施基础、产业、新村、能力、生态等五大扶贫工程,3.5万余名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困。

  高县是革命老区县和乌蒙山特困地区扶贫规划县。2011年按国家2300元的贫困标准,全县有建卡贫困人口84290人,贫困发生率18.3%,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繁重。

  新一轮扶贫攻坚实施以来,该县抢抓机遇,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把县内海拔在650米以上的山区、移民后扶重点地区、南广河及主要支流流域和重点贫困村作为扶贫重点区域,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金、加大投入、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的要求,以重点贫困村为基本单位,把改善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问题全面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把扶持产业发展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壮大特色支柱产业,瞄准贫困,精准扶持,大力推进新村建设、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和能力提升等扶贫工程,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破解增收难题,优化贫困地区发展条件,不断提高贫困群众致富技能和本领,加快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县以民办公助为契机,突出村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把项目建设与村内民主建设有机结合,发挥村民民主议事、定事、办事、管事的积极性,做到建设项目民选、建设资格民争、补助标准民定、筹资筹劳民议、建设资金民管,充分激发村民的主人翁精神,把村民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变成自立自强的实际行动;在项目编制和项目建设中,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热情,把项目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交给群众,做到事前了解、事中参与、事后管理;在项目编制前和项目启动时,扶贫部门和项目乡镇分别组织项目区群众进行观念更新教育和扶贫政策学习,让广大项目区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克服和摈弃“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四年来,该县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352万元,整合涉农资金15235余万元,先后实施产业连片开发项目5个、整村推进项目20个、产业扶贫项目1个、面上扶贫项目55个,移民后扶整村推进项目3个,面上后扶项目34个。项目覆盖农户10万余人,35438名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困。

  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创新扶贫机制,实施精准扶贫,加大投入,落实帮扶,到2017年全县基本实现脱贫;到2019年确保全县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实现贫困村向新农村、小康村转变,贫困户向宽裕户、小康户转变,与全县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