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大决战” 让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14.01.2014  12:41

 

乐安寺乡通坝村民正在采收袋料黑木耳。 尹海波 摄

—— 青川县推进扶贫开发纪实

 

连日来,记者在广元市青川县看到,曾经贫穷落后的山村,如今随处可见漂亮的民居、完善的基础设施,蓬勃发展的产业鼓起村民的钱袋子,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山里人的和乐幸福。

 

近年来,青川县大力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略,强力实施特困村脱贫致富三年计划、整乡整村推进扶贫攻坚计划,贫困村华丽转身,“小康梦”轮廓渐清。

 

基础设施大变样

 

现在好了,路修到家门口了,魔芋直接运出村去。2014年1月8日,乐安寺乡通坝村一组几位村民装满一车魔芋,目送着农用车在新修的通村公路上欢快地行驶,脸上笑开了花。这是乐安寺乡整乡扶贫开发给村民带来的最大“实惠”。记者行遍该县的楼子乡燕子村、红光乡小荆村、姚渡镇王家村等“特困村”看到,以前坑洼不平的机耕道被平整洁净的水泥路代替,老百姓“出行难”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青川县基础设施通过灾后重建发生历史性变化,但因灾返贫现象严重,尤其偏僻山乡地理条件差,严重制约老百姓增收致富。为此,青川县抓住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机遇,以连片扶贫和特困村建设为重点,以改善基础设施为先决,掀起一场扶贫攻坚“大决战”。2011年,该县把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名后10个村列为第一轮特困村扶贫攻坚转化对象,进行为期三年的帮扶。去年,该县又将马公乡锅台、朝阳、三台、大院回族乡锁家4个村纳入特困村范围,形成“10+4”特困村脱贫攻坚格局。

 

2013年青川县整合项目专项、部门帮扶、社会捐赠、农户自筹等资金,全面改善项目村基础设施条件。截至目前,项目总计投入1亿元。新建通社道路15公里,硬化通社道路14.8公里,整治通社道路36.1公里,水毁公路修复完成80%。建漫水桥2座,平桥4座,人行钢架桥1座。人畜饮水工程3处、建蓄水池16口,架设管道1.88万米,新建河堤625米,河堤加固4000米,彻堡坎800方,新建渠堰3900米。

 

生态产业助增收

 

在青川,无论是高山半坡还是河谷地带,随处可见成行成排的银杏、纵横排列的食用菌产业。贫困村要变小康村,基础设施是前提,生态产业是支撑。据介绍,该县围绕建设生态产品基地县、生态旅游强县、生态文明示范县“三大目标”,大力发展优势生态产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该县在14个特困村共计栽植银杏10万余株,管护银杏5.2万株,栽植核桃3900余亩,管护核桃650亩,林下套种魔芋1600亩,种植柴胡等中药材1800亩,发展黑木耳10万棒,袋料香菇16万袋,竹荪100亩。新栽植茶叶800亩,管护茶叶7100亩。

 

通过资金扶持、技能培训、信息服务等措施,20多个种养殖业大户在扶贫项目村涌现。该县前进乡大坪村村民罗义辉在县相关部门的帮扶下,投入460万元建起了现代化的生态农庄,种植核桃200亩、牧草400亩、养殖土鸡15万只、大耳羊1000只,并带动本村村民养殖土鸡20万只、大耳羊1200只。

 

该县去年组织技能培训4287人次,完成技能型劳务输出1244人,发展运输业2户,农家乐3户。据初步统计,去年项目区农民人均可增收900元以上,有15000余人将摆脱贫困,走上“小康”快车道。

 

真帮实扶谱和谐

 

我们以实施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和整乡推进项目为契机,深入到村组,把‘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落到实处,让村里面貌大变化,党群关系更和谐。”乐安寺乡党委书记何多邻高兴地说。

 

乐安寺乡是该县确定的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和整乡推进项目区。为实施好项目,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该乡制定了“五到户、五个一”工作机制,即项目规划到户、项目到户、资金补助到户、技术培训到户、干部联系到户;户均建一个生态庭院、开辟一个增收项目、培养一个“明白人”、转移输出一个劳动力,年增收一万元以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突出群众主体,让群众全程参与项目建设过程,提升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本领,也增强了群众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意识,群众的文明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扶贫项目区,该县“十大”救助制度全面落实,发放救助金近600万元,2600多名各类特困群众得到救助,党群干群关系十分融洽。

 

我县各类扶贫项目,覆盖36个乡镇、40个贫困村,惠及14099户49316人,占全县总人口近20%,其中特困村要在今年全面完成脱贫致富目标,整乡推进项目要在两年内完成目标。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乘势而上,一定不负县委县政府重托和项目区老百姓的期盼。”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李国锋如是说。(四川农村日报 何德勇 尹海波 特约记者 王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