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扶贫攻坚丨大小凉山彝区脱贫攻坚战鼓声声
本报记者 吴亚飞 刘若辰 王云 何勤华
5月22日一早,马边县烟峰镇烟峰村村民郑布拉机打开自己“烟峰新寨农家乐”店门,打扫卫生,准备迎接游客。去年此时,郑布拉机开办家庭农家乐,“一年来,增收了两万多元。”
资源丰饶的大小凉山,2010年底仍有81.35万贫困人口,约占全省贫困人口的九分之一,是全国最贫困的区域之一。
穷,激发了脱贫攻坚的坚定决心。
2011年,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拉开序幕,如今大小凉山彝区贫困人口已减至35万人,扶贫进入“升级版”。着眼全面小康,这场彝区扶贫攻坚战目标明确:确保彝区贫困户增收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2个以上百分点,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巨变:
从“一步跨千年”到与全省同步致富奔康
在青山环抱中,规模和投入在全省首屈一指的烟峰村彝家新寨成为彝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工程。新寨内,饮水、供电、道路“三配套”,户型、功能、绿化“三统一”,生态、景观、风格“三协调”,烟峰村村民曲模马石说,自己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依托彝家新寨打造旅游产业,成为村民们的“致富经”。烟峰村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与郑布拉机一样,在旅游扶贫试点项目的带动下脱贫致富。
一个传统村寨的变化,折射出大小凉山彝区从“一步跨千年”到与全省同步致富奔康的历史新阶段——
作为我国最晚废除奴隶制的地方,虽已“一步跨千年”,但当地社会发育相对滞后;不少群众住在深山峡谷和高寒地带,地质、洪涝、干旱等灾害频发,先天环境贫瘠。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彝区已改头换貌。在今年4月底,我省发布63个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县名单,大小凉山彝区的13个区县被全部纳入,占全省美丽新村示范县的20%。
到2018年,这批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县将努力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让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广大农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施策:
“十项扶贫工程”直击“痛点”阶段性成效显现
2015年底,雷波县渡口乡鹿角湾村90户彝族老乡喜迁新居,在整洁漂亮的彝家新寨里过彝族年。“2015年,我们村‘摘帽’29顶,2016年,硬化道路将贯通全村。”村支书谭培森说。
鹿角湾村是凉山提出集中3年建设彝家新寨的227个极贫村之一。“十二五”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研判彝区脱贫攻坚形势,脱贫精度不断提升。“集中力量打一场彝区扶贫攻坚战!”2014年,《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总体方案》出台。
该《方案》瞄准贫困根源,根本性解决彝区民生和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从强化彝家新寨建设、乡村道路畅通、农田水利建设、教育扶贫提升、职业技术培训、特色产业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产业发展服务、卫生健康改善和现代文明普及等十个方面出发,既聚焦最突出短板,又找准长远发展实招,彝区扶贫新一轮攻坚战正式打响。《方案》的背后,是脱贫思路从“先易后难”向“先难后易”、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的转变,要先啃“硬骨头”,要先拔“最穷根”。截至2015年底,共实施57个大项106个小项建设任务,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93.2亿元。
升级:
叠加精准脱贫良方 筑起立体化扶贫堡垒
在“十项扶贫工程”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2015年,我省出台《关于支持大小凉山彝区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意见》,从加大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条件、加快教育发展、加大国土政策支持、加强禁毒防艾工作、建立对口帮扶机制等7个方面,制定17条具体支持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大小凉山彝区的造血功能。
这是集结各方力量的强力攻坚。在财政支持方面,从2016年起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用于1930个贫困村,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马铃薯、苦荞等基地建设及其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口就业。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交通为重点,农村公路将比照藏区标准安排补助;在加快教育发展方面,2016年春季学期起,支持凉山州在9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发展15年免费教育,大小凉山2586个行政村每村选聘2名学前教育辅导员,开展学前双语教育。
在马边县荞坝乡会步村,张万年家房前的“微田园”里玉米、白菜等农作物长势良好。马边在彝家新寨建设中,大力打造前庭后院瓜果满园、溪沟流淌的“微田园”风光。“以前,房前屋后堆满了杂物,又脏又乱。有了微田园以后,不仅环境变好了,还可以随时吃上新鲜蔬菜。”目前,乐山彝家新寨微田园建设已建成1.2万余户。
产业扶贫正在朝着精细化、生态化发展。今年,凉山州全面推进“1+X”生态产业三年扶贫攻坚战,以核桃产业发展为主、多种特色经济作物并存,打通彝区扶贫致富的命脉。全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在2014年启动,凉山普格、布拖等9县72个村入选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盘活富集资源斩断“穷根”,大小凉山彝区群众有行动、有期盼、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