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3.0时代要“共建渔场”

07.11.2016  18:37

 

        ——访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
□记者  陈岩
        11月5日,2016西部电子商务发展高峰论坛的3位主旨演讲嘉宾之一,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介绍了学界对电商扶贫的最新研究成果。
        汪向东的微博上逾万条,绝大部分都与“电商扶贫”相关。记者专访了这位电商扶贫专家。
从“授人以渔”到“共建渔场
        记者:扶贫是大事,电商是大势,大事和大势在一起,意味着什么?
        汪向东:一句话,电商扶贫将开启“扶贫3.0”时代。
        1.0时代,扶贫主要靠“授人以鱼”,强调社会捐赠和政府转移支付,给贫困户生活资料。
        2.0时代,扶贫开始“授人以渔”,教贫困户生活技能。但是遇到两个问题:产出的农产品,受限于当地狭窄的市场半径,打上来的鱼也卖不掉;贫困地区资源有限,贫困户“无鱼可渔”。
        电商将贫困户接入一个广域大市场,解决本地市场狭小和“无鱼可渔”两个问题,进入“营造渔场”的阶段,扶贫由此跨入了3.0时代。以前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要说“授人以渔不如共建渔场”。
        记者:扶贫3.0时代该怎么做?
        汪向东:我总结了六个方面。拓通道,即构建网上交易通道,而且是多条,帮助贫困户对接远端市场;建支点,即构建县乡村三级基础设施作支点,在其支撑下贫困户才能实现网上交易。促转型,即贫困地区有其固有产业,但放到网上不见得能适应,这需要根据远端市场的需求倒逼当地产业进行转型。此外,还有育网军、强体系、优环境等。把握住这六点,有望做好3.0时代的电商扶贫。
电商扶贫需要专业分工
        记者:有条微博,是某县的标语“家里土货都是宝,摆到网上卖得好”,您转发并留言,“把‘家里土货’简单地‘摆到网上’,未必就可以‘卖得好’。”为什么这么说?
        汪向东:好农产品不等于好网货,好网货不等于好网销,好网销不一定有好结果。必须按照电子商务的要求开发成适合网销的产品,我称其为“网货化”。电商扶贫面对的是基础条件更差的贫困户,让他们把地种好,又要懂互联网,太难了。这就需要专业分工,让专业的服务商来帮他做这些事。
        记者:电商扶贫,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怎么划?
        汪向东:希望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电商扶贫中,希望他们带着公益的心态,运用商业的手法。最好的方式并不是完全公益,而是把企业本身的商业模式带给贫困村、贫困户,可持续地运作。政府掌握着基础数据,应及时与企业对接,引导企业提高扶贫精准度。
        我今年五次来四川,去了仁寿、凉山、雅安等地,四川对电商扶贫是真重视、真推进、真创新。希望四川的企业、政府、公益组织合力,在探索电商精准扶贫中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利用电商扶贫提供借鉴。